00后女大學生做美甲,月入過萬
00后女大學生做宿舍美甲月入過萬
近日,廣東湛江。00后女大學生林同學在宿舍給同學做美甲,月入過萬元,實現經濟自由,不僅開了屬于自己的美甲店,還買了喜歡的車。林同學稱,因為喜歡所以自學了美甲,后來還找了專業(yè)老師學習。起初客源不多,很多人不支持、不理解,但正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走到現在。
同齡人還在靠父母出錢供養(yǎng)的時候,林同學已經濟獨立,收入不菲,她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也不出意料地引來了一些爭議。
有網友指出,美甲屬于利潤很高的行業(yè),而且常有醫(yī)生提醒,頻繁做美甲有害指甲健康,在大學生群體里靠經營美甲牟利,不但耽誤學習,打擾同宿舍的同學,也說明學校管理太松散,沒有督促學生專注于學業(yè),不適合拿來當勵志典范宣揚;
但也有人表示,有需求才有市場,美甲服務有固定的受眾群體,在世界范圍都已經流行很多年,市場競爭也挺理解。林同學能夠三年做到月入過萬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廣泛認可。如果她上大學就是為了找份好工作,那么現在能夠以自己的愛好為事業(yè),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兩方的說法都不無道理,但涉及個人選擇時,也都不能一概而論。大學生一般來說經濟還未獨立,是靠父母出錢來求學,所以一般都會認為,學生就該以學業(yè)為重,花時間精力去干其他事,是對不起父母給的學費;但必須客觀承認,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點不同,大學的層次、分類和管理模式也不同,一些側重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高校,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是持鼓勵態(tài)度的。而且,林同學通過努力已經實現了經濟獨立,某種程度上也減輕了家庭負擔,并沒有“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倒也不必板起臉來對她批評一番。
作為個人來說,能夠在上大學期間就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將之發(fā)展成賴以謀生,發(fā)家致富的事業(yè),既是努力的結果,也是幸運的機緣。有網友指出,在學校做這種個體經營,不需要付高額的房租,客流相對質量高、有保障,同學之間礙于情面,很少會發(fā)生售后糾紛,可以說是有諸多利好,但是畢業(yè)之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否還能夠持續(xù)“輝煌”,就很難說了。
的確,青春是短暫而珍貴的,要如何度過寶貴的青春時光,每個人都需要清醒地認識自我,長遠地樹立志向,并且為自己的選擇而堅持不懈。林同學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也面臨很多不支持和不理解,但她能夠在完成基礎學業(yè)的同時,堅持將美甲事業(yè)做下來,也沒有因此破壞同學關系,說明她是真的對這一行感興趣,有恒心和毅力去鉆研技藝,并且擅于處理人際關系,很適合從事個體經營。這種自我認知清晰,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態(tài)度,絕對是值得鼓勵的。
這并不是說,鼓勵所有在校大學生都去學技術、做生意,而是揭示了一個道理:創(chuàng)業(yè)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而且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學習,更是精神力和溝通力的學習,不僅僅是在校期間的學習,而是終身不懈的學習。有這種發(fā)掘自身特長的能力,不畏懼嘗試和突破的勇氣,以及不懈學習的勤奮,即便以后的人生需要轉換賽道,相信也會有不錯的成就。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究竟是不務正業(yè),還是突破自我,或許永遠不會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也不需要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書本上的經驗,他人的經歷,都只能是一種參照。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靠自己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去走出來,在理想與現實的博弈中,找準適合自己的方向,不跟風,不妄想,從小事做起,從實際做起,才能步履不停地奔向夢想。
大學生活攻略
自立,不同于高中,高中的心態(tài)一直是和知識共同奮斗在一線,只要學習好了就行,但是上了大學更多的是學會自己與外部的世界相處,上大學沒有高中那么緊張,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搞定,原先那種家長包辦一切的學生可能得崩潰,要學會自立,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上大學后,自律非常重要,要照顧好身體,不要熬夜做無聊的事情;學習,要好好學習,不要看別人掛科你也掛科;生活和心態(tài)上,不要為不值得的任何事情生氣,無奈的事兒也很多,能挽救的就挽救,挽救不了也不要為難自己,不用太糾結與一件小事做不好或者別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男生宿舍還比較好,基本能夠融合到一塊去;女生宿舍就不一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或者缺點,要多多深入交流,要和平相處,真誠的對待你的室友,你會發(fā)現你們可以在吃飯的時候交流忘了時間,在失戀時安慰她,而不是因為一件小事冷戰(zhàn)半月,一畢業(yè)就再也不見。
剛剛上大學,空閑的時間也比較多,可以參加兩到三個喜歡的社團,例如吉他社,可以免費學習吉他的技能,一般可能就收20元的社費,可比去外面報班劃算多了,不僅能擴展自己的小才藝,還能交到一群愛好愛好的朋友,想想就開心。
大學學習攻略
1、獎助學金,獎助學金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可以在畢業(yè)前攢屬于自己的“小金庫”,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這筆錢可以買自己想買的衣服、口紅、包包,兼職賺來的錢是你自己辛苦得來的,而獎學金只要繼續(xù)延續(xù)你好好學習的傳統(tǒng)就可以得到,多好,相對掛科的同學說一句,好好學習得來的獎學金不香嗎?
出身不好的孩子更要好好學習,因為助學金也有成績排名要求,不是你想拿就拿的,否則出身貧窮的孩子不好好學習連助學金也拿不到,徒增生活的煩惱,還要加重生活的負擔。
2、保研,對以后想繼續(xù)攻讀研究生的同學很重要,好的大學會有保研資格,保研要求績點很高,你要是掛科幾乎就是一票否決制,沒辦法保研,保研對以后讀研究生的同學很重要,因為相較于考研,保研比較簡單,沒有考研那么難,只要好好學習,刷高績點就能有一個保研的入場券多好,還是要好好學習呀!
3、求職,掛科很多,在求職時候,你的四年成績單會很難看,很多世界500強企業(yè)都對績點有要求,意味著你可能因為學習不好去不了你想去的高薪資的好崗位,準大學生們大學四年一定要好好學習呀!
4、入黨,入黨很重要,考取公務員崗位很多要求就是黨員,也就是你要在大學四年從共青團員一步步走向黨員,學習也是考察入黨的一個重要條件,掛科對以后畢業(yè)想安穩(wěn)一些,考公務員的同學很不友好,可能去不了公務員崗位。
大學與學院的差異
“大學”和“學院”不是隨意取的,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與學院之分。關于大學與學院的區(qū)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guī)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總的來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就一定優(yōu)于學院,在一些專業(yè)學科上一些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可能高于某些大學的同一專業(yè)。
一、學校規(guī)模不同,在校生總數超過8000,才能被稱為“大學”
普通本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和大學的主要區(qū)別是: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guī)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guī)模應在5000人以上。
二、學科種類數量不同,如果是大學,必須具備三種以上的學科
每所高校都有不同的學科,比如法學、管理學、理學等學科。學院和大學在這點上,也存在不小差異。如果是大學,必須具備三種以上的學科,學院通常都只有一個學科。學院在學科數量上的要求不高,明顯低于大學。
三、師資力量存在不同,大學明顯要優(yōu)于學院
大學與學院在師資方面的區(qū)別主要體現為:專任教師數量,研究生、博士生學歷教師比例,具有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以上、正教授職務教師數量等。1.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于280人。
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于30%,具有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于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于10人。
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于100人。
四、科研能力存在不同,主要體現在科研成果上
高校不僅承擔著教學的任務,還承擔著科研的任務。學院科研能力和大學有著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科研成果上。這一點同樣也反映著學校的綜合實力,學生在志愿填報階段,需要認真了解這部分區(qū)別,不要貿然進行報考。
實力比肩大學的學院
1、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yè)為宗旨,培養(yǎng)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guī)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是財政部6所“小規(guī)模試點高校“之一,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yè)的高校。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學院的畢業(yè)生。
2、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類專業(yè)院校,中國十大影視學院之一。目前全國培養(yǎng)廣播影視及其他傳媒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雖然不是“985”“211”,但浙傳的名聲卻是十分響亮的。建校30多年來學校為中央和地方傳媒行業(yè)輸送了大批專業(yè)人才。
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964年,由周總理親自創(chuàng)建,是教育部、外交部、國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碩士學位高校,我國最著名的外國語大學之一,中國旅游界最高學府。2013年,北二外成功加入CIUTI(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躋身世界頂級語言類大學行列,也是該聯合會目前在中國僅有的四所成員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