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國際財務管理》筆記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一篇 國際財務管理基礎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國際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①財務活動→籌資→投資→營運資金→利潤分配→財務預算。
②財務關系→與債權人、政府部門、供應商、員工等之間的關系。
國際財務管理→站在“國際企業”角度
1.國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超越國境
跨國公司(是最高級組織形式)
國際企業的內涵>跨國公司的內涵
跨國公司標準(P2)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企業組成(2)通過產權聯結
(3)實行“全球戰略”
2.國際財務管理的內容(P4)
(1)理財環境
(2)外匯管理風險:一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一國貨幣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
第一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概念
2.國際財務管理的內容(P4)
(1)理財環境
(2)外匯管理風險:一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一國貨幣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
(3)國際籌資管理:低風險、低成本、獲取所需資金。
(4)國際投資管理
(5)國際營運資金管理:存量管理、流量管理。
流動資金-流動負債=營運資金
(6)國際稅收管理:使整個企業集團稅賦最低。
(7)其他內容
二、國際企業利益相關者(P15)
利益相關者標準:(1)對企業有投入; (2)對企業有收益;
(3)承擔企業的風險。
1.企業所有者:(1)經營決策權(間接); (2)享有剩余收益權;
(3)承擔風險。
2.企業債權人:(1)還本還息(稅前); (2)合同中保護性條款(維權);
(3)承擔風險比企業的所有者小。
3.企業的職工
4.政府:通過稅收、無償強制。
第二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目標
三、國際財務管理的目標(P7)
兩個目標:
1.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利益、股票價格最大化。
2.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全體利益相關者”的角度。
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票價格最大化(P11)
優點:(1)考慮了時候價值; (2)考慮了風險價值;
(3)克服了短期化; (4)直觀。
缺點:(1)只適合于上市公司;
(2)股市上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有多樣化;(3)只強調股東的利益。
四、國際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P23):
1.根據特定的理財環境來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2.設置輔助目標:
(1)長期合并收益最大;
(2)稅賦達到最低;
(3)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有效保證。
3.結合東道國的國情設置相應的目標。
美國(股東財富最大化) 日本(企業價值最大化)
①股東 個人只關注股份 法人不單單關注股價
②職工 勞動市場發達不關注長遠發展 關注長遠發展
③債權人 金融市場完善 法制健全 混在一起
④政府 不干預 干預多
五、國際財務管理的特點(P3)
1.理財環境復雜化 2.資金籌集多樣化 3.資金投放高風險
第三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發展
六、國際財務管理發展歷程(P24)
1.傳統財務管理階段:以籌集資金管理為主(資金需要量預測、籌資方式的選擇)
背景:(1)經濟繁榮;(2)資金市場、金融市場不完美
2.資產管理理財階段(又稱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階段)
背景:競爭加劇、技術發展迅速。
強調“內部控制管理”
3.投資管理理財階段
強調“對外投資決策”
★三個理財原理:由定性→定量發展
4.通貨膨脹理財階段(20世紀70年代)
匯率由固定匯率→浮動匯率轉變
5.國際經營理財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實踐上)
建立在三個基礎上(P26)
(1)現實基礎→國際企業飛速發展
(2)歷史基礎→理財原理的推廣
(3)推動力量→金融市場的全球化
第一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國際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①財務活動→籌資→投資→營運資金→利潤分配→財務預算。
②財務關系→與債權人、政府部門、供應商、員工等之間的關系。
國際財務管理→站在“國際企業”角度
1.國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超越國境
跨國公司(是最高級組織形式)
國際企業的內涵>跨國公司的內涵
跨國公司標準(P2)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企業組成(2)通過產權聯結
(3)實行“全球戰略”
2.國際財務管理的內容(P4)
(1)理財環境
(2)外匯管理風險:一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一國貨幣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
第一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概念
2.國際財務管理的內容(P4)
(1)理財環境
(2)外匯管理風險:一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一國貨幣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
(3)國際籌資管理:低風險、低成本、獲取所需資金。
(4)國際投資管理
(5)國際營運資金管理:存量管理、流量管理。
流動資金-流動負債=營運資金
(6)國際稅收管理:使整個企業集團稅賦最低。
(7)其他內容
二、國際企業利益相關者(P15)
利益相關者標準:(1)對企業有投入; (2)對企業有收益;
(3)承擔企業的風險。
1.企業所有者:(1)經營決策權(間接); (2)享有剩余收益權;
(3)承擔風險。
2.企業債權人:(1)還本還息(稅前); (2)合同中保護性條款(維權);
(3)承擔風險比企業的所有者小。
3.企業的職工
4.政府:通過稅收、無償強制。
第二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目標
三、國際財務管理的目標(P7)
兩個目標:
1.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利益、股票價格最大化。
2.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全體利益相關者”的角度。
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票價格最大化(P11)
優點:(1)考慮了時候價值; (2)考慮了風險價值;
(3)克服了短期化; (4)直觀。
缺點:(1)只適合于上市公司;
(2)股市上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有多樣化;(3)只強調股東的利益。
四、國際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P23):
1.根據特定的理財環境來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2.設置輔助目標:
(1)長期合并收益最大;
(2)稅賦達到最低;
(3)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有效保證。
3.結合東道國的國情設置相應的目標。
美國(股東財富最大化) 日本(企業價值最大化)
①股東 個人只關注股份 法人不單單關注股價
②職工 勞動市場發達不關注長遠發展 關注長遠發展
③債權人 金融市場完善 法制健全 混在一起
④政府 不干預 干預多
五、國際財務管理的特點(P3)
1.理財環境復雜化 2.資金籌集多樣化 3.資金投放高風險
第三節 國際財務管理的發展
六、國際財務管理發展歷程(P24)
1.傳統財務管理階段:以籌集資金管理為主(資金需要量預測、籌資方式的選擇)
背景:(1)經濟繁榮;(2)資金市場、金融市場不完美
2.資產管理理財階段(又稱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階段)
背景:競爭加劇、技術發展迅速。
強調“內部控制管理”
3.投資管理理財階段
強調“對外投資決策”
★三個理財原理:由定性→定量發展
4.通貨膨脹理財階段(20世紀70年代)
匯率由固定匯率→浮動匯率轉變
5.國際經營理財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實踐上)
建立在三個基礎上(P26)
(1)現實基礎→國際企業飛速發展
(2)歷史基礎→理財原理的推廣
(3)推動力量→金融市場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