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章節練習
B.思維能否產生理論
C.思維與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維能否正確地反映存在
E.思維能否反作用于存在
1.2.以下各項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有(AC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覺的集合
D.心外無事
E.吾心即宇宙
1.3.以下各項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有(BCDE)。
A.“心外無物”
B.“天下物皆可理照”
C.“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理”
D.“理在事先”
E.世界是絕對觀念的外化
1.4.哲學和具體科學關系問題上的錯誤觀點主要有(BCD)。
A.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B.哲學是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
C.哲學高于所有具體科學
D.具體科學可以蔑視哲學
E.具體科學需要有哲學的指導
1.5.主張思維能認識現實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義
B.有些唯心主義
C.所有唯物主義
D.有些唯物主義
E.休謨和康德哲學
1.6.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是(ABDE)。
A.用機械力學的尺度衡量物質的一切運動
B.具有形而上學性
C.不承認存在決定意識
D.不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E.對社會歷史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
1.7.舊歷史觀的主要缺陷是(CDE)。
A.否認階級斗爭的存在
B.不承認社會意識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
C.看不到人民群眾的作用
D.沒有找到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根源
E.沒有摸到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1.8.現代西方哲學從思想傾向上可分為兩大思潮,它們分別是(CD)。
A.本體論
B.認識論
C.人本主義
D.科學主義
E.理性主義
1.9.下列哲學屬于非理性主義的有(BD)。
A.黑格爾哲學
B.唯意志主義
C.貝克萊主義
D.弗洛伊德主義
E.存在主義
1.10.下列各項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革命變革表現的有(BDE)。
A.提出了階級斗爭的觀點
B.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
C.實現了唯物論和認識論的結合
D.實現廠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合
E.實現了唯物的自然觀和唯物的歷史觀的結合
1.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顯著特點是(BD)。
A.強調發展和變化的觀點
B.公然申明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
C.強調入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D.主張理論來源實踐又為實踐服務
E.主張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1.1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引起了哲學的革命變革,主要表現在(ABDE)。
A.結束了“科學之科學”的哲學時代
B.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合
C.使哲學發展到了頂峰
D.建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
E.使被剝削、被統治的勞動者階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觀理論體系
1.13.下列哲學流派屬于人本主義的有(AD)。
A.唯意志主義
B.馬赫主義
C.存在主義
D.貝克萊主義
E.邏輯實證主義
1.14.下列哲學流派屬于科學主義的有(DE)。
A.存在主義
B.生命哲學
C.唯意志主義
D.實用主義
E.邏輯實證主義
1.1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主要自然科學前提是(ABE)。
A.生物進化論
B.細胞學說
C.信息科學
D.控制論
E.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
1.16.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主要特征是(ABC)。
A.直觀性
B.非科學性
C.辯證性
D.機械性
E.形而上學性
1.17.當今科技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有(ABE)。
A.充實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B.證實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C.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越來越不適應現時代
D.否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E.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宇宙觀
1.18.唯物主義哲學的歷史發展出現過三種主要形態(ACD)。
A.樸素唯物主義
B.庸俗唯物主義
C.徹底的完備的唯物主義
D.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E.原子唯物主義
1.19.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兩個結合和統一是指(BC)。
A.認識與思維的結合和統一
B.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和統一
C.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的歷史觀的結合和統
D.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和統一
E.本體論與認識論的結合和統一
1.20.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同我國實際相結合出現的兩大理論成果是(DE)。
A.中國革命的戰略和策略
B.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學說
C.李大釗的唯物史觀
D.毛澤東思想
E.鄧小平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章節練習:第二章
2.1.以下觀點屬于樸素唯物主義的有(ACDE)。
A.“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
B.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C.水是原初物質
D.物質是指水土氣風
E.火是萬物的本原
2.2.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是指(ABDE)。
A.無不運動的物質
B.沒有無物質的運動
C.運動就是物質
D.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E.物質和運動不可分
2.3.哲學上講的靜止是指(BDE)。
A.絕對不動
B.運動的特殊形式
C.永恒不變
D.事物處于量變狀態
E.事物在特定參考系中未發生位置變動
2.4.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是(ABC)。
A.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運動不一定是物質的運動
E.物質不一定都在運動
2.5.時間的特性是(BCDE)。
A.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地均勻地流逝
B.持續性
C.順序性
D.一維性
E.物質的存在方式
2.6.空間的特性是(ABC)。
A.廣延性和伸張性
B.物質的存在方式
C.三維性
D.絕對的空無
E.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
2.7.社會的物質性體現在(ACD)。
A.勞動是社會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因素
B.在社會中不存在精神現象和精神活動
C.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歷史的前提
D.全部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E.社會中不存在物質關系以外的其他關系
2.8.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么也不存在,這種觀點是(ABD)。
A.徹底的唯物主義觀點
B.徹底的無神論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E.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2.9.從起源上看,意識是(ABC)。
A.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社會的產物
C.物質的最高產物
D.精神的產物
E.人腦的分泌物
2.10.意識的本質是(BC)。
A.人的精神的特質
B.人腦的機能
C.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D.一切動物大腦的功能
E.對客觀世界直接感知
2.11.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表現為(ABCDE)。
A.反映客觀世界
B.創造客觀世界
C.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D.影響主體的生理過程和活動
E.觀念地再現客觀世界
2.12.下列各項屬于意識能動性的有(ACE)。
A.創造客觀世界
B.為自然界立法
C.確立目的和計劃
D.確立事物的秩序
E.創造理論體系
2.13.下列活動屬于人有意識的活動有(AD)。
A.三思而后行
B.趨利避害
C.饑不擇食
D.眉頭一皺計上頭
E.飲食和生育
2.14.下列觀點屬于唯心主義的有(ABCE)。
A.意識是人與生俱來的
B.人有生而知之者
C.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D.人腦是產生意識的器官
E.意識的內容來源于人腦
2.15.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指(BCE)。
A.意識是否正確
B.意識是否掌握群眾
C.必要的物質手段
D.社會實踐
E.意識是否具有主觀性
2.16.規律的特點有(ACDE)。
A.客觀性
B.無條件性
C.穩定性和重復性
D.普遍性
E.具體性
2.17.下列觀點屬于唯心論的一元論的有(BDE)。
A.“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
B.“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五天地,無人無物”
C.原子是“宇宙之磚”
D.“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E.絕對觀念派生萬事萬物
2.18.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是(ACE)。
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B.客觀規律不能違背,所以限制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C.土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D.越是強調客觀規律就越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E.越是尊重客觀規律就越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2.19.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BCDE)。
A.拋棄一切理論
B.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C.堅持唯物論的一元論
D.堅持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原理
E.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