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專業解讀
高校新型專業解讀篇1
開設高校:北京交通大學
培養目標:
智能運輸工程專業以適應交通運輸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所需基礎理論和工程素質教育為重點,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公民意識、健全人格、豐富個性和國際化視野,具有綜合交通運輸背景,具有良好人文、科學與工程素養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專業特色:
智能運輸工程專業依托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國家一級學科以及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與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產學研基地,實施科教融合,創建教學實踐平臺,建立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核心課程有人工智能基礎及應用、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智能運輸感知技術、智能運輸系統設計與集成、交通運輸控制與優化、計算智能基礎、交通大數據與分布式計算技術、交通安全工程、運輸組織學等。
高校新型專業解讀篇2
開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培養目標:
可持續能源的人才培養理念從面向當前轉向面向未來,真正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充分體現未來取向,超越當前,引領產業和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雄厚的學科基礎,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和實驗要求等方面融合吸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學校的成功經驗,開展未來低碳與可持續能源技術方向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專業特色:
可持續能源方向將圍繞新型能源技術、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與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基于上海交通大學在材料、智能、自動化等領域的綜合學科優勢,聚集未來能源技術全產業鏈跨學科研究,為解決當今技術挑戰和探索未來能源變革提供新思路與技術途徑。該領域將從能源基礎科學、能源材料與器件、能源裝備與工藝、能源系統與數字化、能源經濟與政策等多維度出發,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與新型能源技術的有效嫁接,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與數字化管理,促進大規模移動能源系統時空域協同調控與創新業態模式。
高校新型專業解讀篇3
開設高校:華北電力大學
培養目標:
氫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有機融合制氫模塊(電化學、化工、材料)、氫儲運模塊(能動、物理、材料、機械)、氫安全模塊(化工、控制、材料)、氫動力模塊(能動、物理、電氣)等多個氫能模塊課程,開展全方位跨學科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推進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增強創新能力,實現我國能源結構安全轉型,為我國氫能行業和能源事業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
氫能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國家重大能源戰略,在華北電力大學大電力學科體系支撐下,以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等學科為牽引。為了更好地建設氫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華北電力大學還聯合了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與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了北京未來科學城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共同參與華電的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的申報與建設,如今已正式獲批。
高校新型專業解讀篇4
開設高校:內蒙古大學
培養目標:
紀檢監察本科專業旨在培養既熟悉法學專業基礎知識,又具備紀檢監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忠誠于黨、忠誠于紀檢監察事業,具有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德才兼備、高素質的復合型、職業型、創新型專門人才,為全面推進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專業特色:
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已被列為內蒙古大學“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不斷加強紀檢監察本科專業前期建設,籌備成立了內蒙古大學監察官培訓學院,為紀檢監察本科專業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著力優化紀檢監察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已論證完成全面涵蓋專業核心課、方向課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紀檢監察實務部門通力合作,共同進行了紀檢監察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紀檢監察工作概論》等13門課程建設;持續加大學科研究與改革力度,成功申報獲批自治區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培養新時代紀檢監察人才”;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學科比較齊全的優勢,依托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行政管理學等優勢學科,通過選派教師在實務部門開展專業實訓,擬選聘校外實務專家參與實踐課程教學,建立起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專業能力強的紀檢監察師資隊伍。
高校新型專業解讀篇5
開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
培養目標:
木結構建筑與材料專業培養富有良好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兼顧人文情懷和生態意識,并能積極踐行和弘揚綠色可持續發展與自主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具備扎實理論基礎的工科人才。同時培養傳承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筑技術,系統掌握現代木結構建筑工程領域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應有的創新精神、職業素養和健全人格,并具有木結構建筑材料、設計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木結構建筑以及建筑木制品等領域從事設計、生產、施工、管理和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研究應用型的復合人才。
專業特色:
木結構建筑屬于綠色、低碳、裝配式建筑,具有節能、環保和抗震等突出優勢。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推動木結構建筑高質量發展,國內木結構行業蓬勃發展。木結構建筑與材料專業依托學校“林業工程國家一流學科”、教育部“卓越農林培養人才計劃”和“江蘇省品牌專業”,圍繞我國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雙碳”戰略,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木結構材料、設計和工程等三部分,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