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附答案
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14.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兩項是
A.上闋一二句寫登高興亭時的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寫出了戰火未熄的時代背景。
B.上闋三四句借用戰國高漸離和荊軻的典故,“憑高酹酒”給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闋五句切“高興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實悲,為后文的想象蓄勢。
D.下闋用灞橋等借指古都長安,“應待人來”暗示舊山河迫切等待著宋軍的收復。
E.題目中,詩人登高遠望長安南山,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
15.賞析“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兩句。
參考答案:
14.BC
15.“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二句,以擬人的手法,移情于景,這南山的明月,道是無情卻有情,滿懷情意地讓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潔月光把詩人遙望中的長安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為國家命運而愁苦的詩人對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自然條件,詩人站在高興亭上,放眼遠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長安,目標是如此集中清晰。
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朱灣
尋得仙源訪隱淪①,漸來深處漸無塵。
初行竹里唯通馬,直到花間始見人。
四面云山誰作主,數家煙火自為鄰。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釋:①隱淪: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4.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緊承題意,點名入山尋訪隱者。詩人將“隱者”與“隱淪”作對比,把隱者隱居的東溪形容為仙源,流露出他對韋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頷聯“唯”“始”兩個副詞用得貼切,既表明詩人一路前行的狀態,更惟妙惟肖地傳達了那種乍驚還喜的心情。從章法上看,此聯照應了上聯中的“仙源”一詞。
C.“四面云山誰作主,數家煙火自為鄰”巧用設問,一問一答,緊密呼應。“人”的出現給山色增添了幾分盎然的生氣。
D.尾聯以議論作結,標舉承平而隱的風尚。“朝市”泛指塵世。韋九山人為了逃避世俗煩惱以及無法人世的困惑,隱逸山林,實為避禍之舉。
E.全詩語言自然清新,詩脈婉轉流暢,意境淡遠悠長。詩人通過對隱者東溪草堂的描繪,表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超脫情懷。
15.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5分)AD 【評分標準】選A得3分, 選D得2分,共5分,選B.C.E不得分。
【解析】A.本題考查對詩歌句意和表達技巧鑒賞能力。“詩人將‘隱者’與 ‘隱淪’作對比”說法錯誤。詩人以“隱淪”指代韋九山人。
D.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和內容的分析能力。“韋九山人為了逃避世俗煩惱以及無法入世的困惑,隱逸山林,實為避禍之舉”說法與“標舉承平而隱的風尚”前后矛盾。塵世之中尚為承平之世,不是秦末亂世,韋九山人隱逸山林不是避禍之舉,而是天性使然。
15.(共6分,其中答出情感給2分,分析每點給1分,意思對即可。)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厭倦朝市、向往歸隱的心情。(或對污濁塵世的厭棄,對遠離塵世的隱居生活的喜愛。)(2分)(1)首聯“無塵”二字寫出了詩人對于幽靜安寧的山林的欣賞,也透露出作者對污濁塵世的厭棄。(1分)(2)頷聯“唯通馬”足見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見人”則更進一步表現了曲徑通幽的意境,緊扣詩題中的“隱”。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分)(3)頸聯描寫了一個四面云山、寥闊寂靜、遠離塵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表現作者對幽靜僻遠的自然環境的喜愛。(1分)(4)尾聯雖以議論作結,但作者對韋九山人隱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1分)
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酬屈突陜
酬屈突陜①
劉長卿②
落葉紛紛滿四鄰,蕭條環堵絕風塵。
鄉③看秋草歸無路,家對寒江病且貧。
藜杖懶迎征騎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憐君計畫誰知者,但見蓬蒿空沒身。
注:①屈突陜:人名。②劉長卿:唐代詩人,因性格剛直,多次被貶,流放在外。③鄉:通“向”,窗戶。
10.請簡要說明首聯寫景的作用。(4分)
1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0.(4分)①描寫了落葉凋落的蕭殺秋景;②突出生活處境的艱難;③渲染了凄清氛圍,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④引出下文的敘寫,與“貧”相照應。
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1.(6分)①借“秋葉紛紛”“蕭條環堵”之景表達內心的傷感;②“歸無路”表達思鄉難歸的愁苦;③“病且貧”表達貧病交加的憂傷;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歸隱生活的陶醉(或:表達仕途失意的惆悵);⑤“憐君計畫誰知者”表達對屈突陜懷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達對屈突陜無人賞識的憂憤)。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意思對即可。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中考語文訓練試題及答案
2.2017年語文中考題答案
3.2017年中考語文成語選擇題匯編
4.2017高考語文詩句預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