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先生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陳從周先生中考閱讀原文
他反對文、理分科太死,倡導文理應互通,提倡多讀書,讀與專業相關、甚而是專業以外的書。由博返約。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相通的。為讓學生融通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他出奇招,上世紀50年代便把昆曲引進課堂,建議學校開辦昆曲研究班,并請昆曲名家到校園進行傳授。為陶冶學生的情操,他自掏腰包請學生去聽昆曲,體味古園林建筑與昆曲在藝術趣味上的親緣關系。在他的啟發下,昆曲大師俞振飛也請他到昆曲學校講授古園林建筑。他講“園境與曲境”,提倡“曲師知園,園師懂曲,園中拍曲,曲中寓園”,建議戲校學生到蘇州園林中體昧古典戲劇之美,去感受“游園”“驚夢”中一招一式的源泉。
他在談到大園林與小園林的區別時說:“大園林宜動觀,如瀏覽水墨長卷,小園林宜靜觀,如把玩扇子和冊頁”;在論述園林應由艷麗而素雅時說,如女孩子“小時候喜歡紅皮鞋,大了喜歡白皮鞋”;在講授園林造型收頭處理的重要性時說,“比如舊時相親,‘男看皮鞋,女看頭發’;稱贊樸素的空間效果是“貧家勤掃地,貧女勤梳頭”;在闡述保護古建筑與營造新建筑兩者的關系時,以“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一言概括。他游刃雅俗之間,以至他的眾多學生在緬懷先生時都說:“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上課的生動情景。”
他在《蘇州園林》中寫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1958年,他向蘇州市政府呼吁搶救網師園。市政府很重視,立即行動,予以修葺。在這非常年代,全國大煉鋼鐵,有人要拆蘇州城墻,用墻磚砌小高爐。陳從周堅決反對,盡管他振臂疾呼,但無人回應。當時北京批判梁思成,陳從用也被作為中國營造社的外圍分子加以批判。
為江南園林,陳從周吃足了苦頭,但他并沒有接受教訓。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蘇州修復名園。陳從周認為蘇州曲園的文化含量最高,是晚清學者俞樾的故居。于是他聯絡葉圣陶等八位社會名流提議修復。蘇州政府請他審核行將開放的“蘇州古典園林藝術陳列室”,他順便考察了藝圃、環秀山莊和拙政園等景點,發現了不少問題,回滬后在媒體上發表《蘇州園林今何在?》一文,嚴肅地批評了蘇州園林商業化的世俗之風。1991年他考察有“江南華廈,水鄉名園”之譽的同里的退思園,發現固旁有座水塔,大煞風景。所幸蘇州有關方面對陳從周的意見十分重視,對他提出異議的地方都及時地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清理,使蘇州園林大有改觀。
1978年,他主持了中國第一個整體園林出口項目,以蘇州網師園的園中國——殿春簃為藍本,按照蘇州園林的風格,建立一個獨立的庭院,并起名為“明軒”。方案得到美國認可后,于1980年5月把“明軒”搬到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讓美國人一睹中國園林的風采。1999年蘇州古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人尊重、熱愛陳從周,聘他為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顧問。他欣然接受,并題“述古還今”四字,表達他古園林應繼承和發揚并重的理念。
陳從周熱愛蘇州園林,把她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且看他對蘇州園林的一段描述:
我曾以宋詞喻蘇州諸園:網師園如晏小山詞,清新不落俗套;留園如吳夢窗詞,七寶樓臺,拆下不成片斷;而拙政園中部,空靈處如閑云野鶴來去無蹤,則是姜白石之流了;滄浪亭有若宋詩;怡園仿佛清詞,皆能從其境界中揣摩而得之……
陳從周先生中考閱讀題目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4分)
A.陳從周先生不僅是園林建筑專家,還擅長書畫、詩詞、散文和昆曲等,學養豐厚,多才多藝,在國內外有廣泛的影響力。
B.作者回顧陳從周先生撰寫《梓室余墨》的經歷,意在贊頌他安貧樂道、不以被迫害為苦的淡泊情懷,凸顯他在園林藝術方面的成就。
C.從陳從周對“園境與曲境”的闡述看,他認為古園林建筑與昆曲藝術可以取長補短,習昆曲者也應有一定的古園林常識。
D.陳從周先生為保護蘇州園林奔走呼號,并通過“明軒”這一作品展示了蘇州 園林的魅力,蘇州園林最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他功不可沒。
E.陳從周以詩詞比喻蘇州園林,典雅生動,頗具見識,表現出蘇州園林風格迥 異、境界各一,或清新空靈、或渾然天成等特點。
16從文中看,陳從周先生作為“教書匠”,在教書育人方面有哪些特點?(6分)
答:
17.文中較多地敘述了陳從周與蘇州園林的往事,這對表現傳主形象有何作用?(6分)
答:
18.你認為陳從周在園林藝術方面最有價值的觀點是什么?請結合本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的看法。要求闡述充分,有一定說服力。(6分)
(1)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
(2)昆明滇池是我國主要的名勝風景區之一,滇池四周不少地方被填平,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有一年,陳從周應邀參加滇池之畔一個高級賓館的落成典禮。有關部門再三懇請陳從周題詞留念,他躊躇再三,在一張展開的宣紙上,大寫了“回頭是岸”,在場人不解其意,只知出自名家手筆,當屬殊榮。陳從周每每憶及此事,感慨萬千:“哪能一切向錢看,我寫‘回頭是岸’,潛臺詞是滇池再這么填下去必將是‘苦海無邊’,破壞生態平衡,亂建筑,必遭大自然的報復,將子孫飯提前吃了,到時后悔也不行了。”(尚虞人《“中國園林之父”陳從周》)
答:
陳從周先生中考閱讀答案
15、B C(B項“意在贊頌他安貧樂道、不以被迫害為苦的淡泊情懷”分析錯誤,這段文字主要表現陳從周先生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潛心研究的執著;C項“可以取長補短”曲解原文,未能理解“親緣關系”的內涵)
16. (6分)①注重言傳身教,激勵學生謙虛勤學;②強調博學多識,重視傳統文化的相通性;③授課深人淺出,能生動靈活地教誨學生。(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6分)①介紹傳主經歷,突出陳從周在古典園林保護和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樹;②凸顯傳主品格,表現其耿介不屈、捍衛傳統文化的獨立人格;③表現傳主影響,表達對陳從周學術及人格的由衷敬意。(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答案示例1:我認為陳從周先生最有價值的觀點是注重園林藝術與古文化的相通,從而使園林更具意境,更有內涵。教授園林藝術,他希望學生能學習昆曲,體味古園林建筑與昆曲在藝術趣味上的親緣關系。研究中國園林,他提出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進而求其本、究其源。這樣的觀點可以說抓住了園林藝術的本質,可以使學習者得其精髓,建造者免走彎路。對文化的觸類旁通是一種能力,懂得古文化和園林藝術的共通性,我們便會多一份照耀心靈的感悟。
答案示例2:我認為陳從周先生最有價值的觀點是“述古還今”,古園林應繼承和發揚并重。以蘇州園林的保護和發展為例,他倡導修復晚清學者俞褪的故居,反對蘇州園林商業化的世俗之風,又積極地通過“明軒”把蘇州園林介紹到世界,使蘇州園林名揚天下。面對滇池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惡性開發,他憤而寫下“回頭是岸”,發出不尊重歷史和自然,終將“苦海無邊”的警告,其情感人。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繼承和發展的矛盾處處可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懂得“述古還今”四個字的分量。
觀點合理,2分;能結合文本和鏈接材料合理闡述,2分;闡述充分,有說服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
陳從周先生中考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