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基博先生學行小傳閱讀題及答案
《錢基博先生學行小傳》閱讀原文
錢基博,字子泉,江蘇無錫人。他十歲在經學教育基礎上從伯父學策論,熟讀《史記》、諸氏唐宋八家文選,學習史學。十一歲熟讀《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綱鑒易知錄》。十六歲作四萬言的《中國輿地大勢論》,刊于《新民叢報》,梁啟超親自寫信鼓勵。青少年時期,錢基博先后接受國學、科舉、新學(改良主義)、西學(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學、生理衛生等)的思想。
“學問貴乎自得,際遇一任自然。”他在成為國學大師前,有一番獨特的成長經歷: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籌辦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興起,任錫金軍政分府秘書,后隨部隊駐鎮江;應邀請,先后歷任十多所大學教授;應內兄王蘊章邀約,擔任《小說月報》《婦女雜志》副主編,發表文學作品。
錢基博先生對經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對當時的“民情國故”也有獨到看法,“故于學術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發奧之論”(《錢基博自傳》)。四書五經,都在先生“考鏡源流,發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書、史論,能“觀其會通”。周秦諸子均有涉獵。先生自謂“集部之學,海內罕對”,并不過譽。張謇讀錢基博先生文而感嘆說:“大江以北,未見其倫。”
錢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學后生”,治學與教學緊密相連,誠如《錢基博自傳》所言:“其為教也,必誠必信,以為卷懷不可以宏道,乃開誠以示物;顯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義;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先生提倡讀書治學最重視方法,在學生“窮思極索”寫出習作之后,將自己的創作成果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比較中提高。重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改變圣約翰大學重英文而輕國文這一教學現狀,主動開設中國文學史,其名作《現代中國文學史》就是在教學研究相結合的狀態下寫出來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學被大量引入,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整體遭遇到學術界的片面否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為新,“發國性之自覺”(錢基博《〈國學文選類纂〉總敘》)。在《治學篇》中,先生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示人以治學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敘其流變,條理通貫,別有會心。”
這一時代,“學潮激蕩,長傲縱欲”,以至于許多學生忘了讀書使命,有些大師也“與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悅不學之后生”。而先生“嚴氣正性,不與諸生翕翕然。……從學者初憚其嚴,久則相悅以解”(《錢基博自傳》)。
1938年先生來到抗戰前沿,任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教授,并為守軍講授《孫子兵法》,將此書作為學校教材,以圖激發學生愛國熱情。1944年長沙等地失守,學院被迫西遷,先生自請留守,欲以身殉國。先生的這種身體力行,為中國“找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戰勝利后,先生受聘于華中大學。新中國成立后,與其子錢鍾書等均選擇留在國內。1950年先生將5萬余冊藏書全部贈給華中大學。1952年把歷年收藏的甲骨、銅玉、陶瓷、歷代貨幣、書畫等文物200余件捐贈給華中師范學院歷史博物館。
錢基博先生的學行,有一種精神貫穿其中,那就是自信,這種自信來自人生歷練,更主要來自學術的砥礪。先生學術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現,在于始終堅持學術獨立,撰寫《現代中國文學史》,主張“論治不緣政黨,談藝不入文社”。胡適作為光華大學同事,梁啟超作為前輩大師,先生不為“親者”、長者諱,秉筆直書。所以當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談時,若有不愉色然,輒亦無以自解也”。先生的這種自信,體現了“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標志著中國現代學術高度的自覺,具有永恒的價值。
錢基博是學行結合的一代鴻儒,他不僅讀書和做學問,而且還要使自己的學問和行動能夠直接有益于國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會。
(選自2016年第1期《古典文學知識》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百年之大計在樹人,而樹人必先自樹;倘社會動蕩而吾亦與為動蕩,無心問學,以自暴自棄;長此以往,天下之讀書種子將絕,聰明亦以漸滅,人道或幾乎息,此則吾之所大懼。(錢基博《答諸生論今日之大學》)
②在對待東西文化方面,錢基博認為中西文化乃異質不同之文化,非有先進、落后之差別,肯定東方文化自身的獨特性和價值所在,反對西方文化取代東方文化或用科學方法來整理國故。(孔祥增《文化兩昆侖:錢基博與錢穆》)
《錢基博先生學行小傳》閱讀題目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錢基博青少年時期接受國學、科舉、新學、西學的思想,在對比東西文化后,認為雖“中西文化乃異質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東方文化自身的精髓。
B.錢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軍政、入教育、入文壇”的獨特經歷,這對他后來的“學行”有益于國家、民族、社會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C.錢基博先生選擇留在國內以及將其歷年收藏的200余件文物捐贈出來,彰顯出了其言傳身教、家國情懷等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
D.本文引用《錢基博自傳》相關內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實性和提高可信度;引用“大江以北,未見其倫”突出了先生“集部之學,海內罕對”并不過譽。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錢基博少年時期在父輩們的熏陶下,經歷了經學教育、史學和文學方面的教育過程,這些為他以后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在“學潮激蕩,長傲縱欲”時代,學生忘了讀書使命,大師也“不屑枉己以容悅不學之后生”;而先生卻“嚴氣正性”,用自身行為引領示范。
C.錢基博學術上的自信,尤其是學術獨立,體現出其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標志著中國現代學術高度自覺,具有永恒價值。
D.在錢基博看來,天下最恐懼的事是因為社會出現動蕩而無法“樹人”與“自樹”,這樣,天下將無讀書人,“聰明亦以漸滅,人道或幾乎息”。
E.錢基博認為中西文化沒有先進、落后之差別,肯定東方文化自身的獨特性和價值所在,反對西方文化用科學方法來取代東方文化和整理國故。
6.結合文章,簡要概括錢基博先生在學行方面的特點。(4分)
《錢基博先生學行小傳》閱讀答案
4.A(“更肯定東方文化自身的精髓”無中生有)
5.C、A(答C給3分,答A給2分,答E給1分;答B、D不給分。B項錯在以整體代部分,應是“許多學生”“有些大師”。D項“天下最恐懼的事是因為社會出現動蕩而無法“樹人”與“自樹””曲解原意。E項“反對西方文化用科學方法來取代東方文化和整理國故”和原文信息不完全相符)
6.①錢基博先生學行最大特點就是“廣博”。②錢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學后生”,治學與教學緊密相連。③錢基博先生身體力行為中國推行愛國精神。④ 錢基博先生的學行,把自信這種精神貫穿其人生。
猜你感興趣:
1.最美的對視閱讀題及答案
2.《面對螞蟻》閱讀答案
3.躺在母親身邊閱讀題及答案
4.紀鸮鳴閱讀練習及答案
5.語文閱讀理解題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