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高考語文強化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黑龍江高考語文強化閱讀原文
窺一斑而知全豹,僅一個西南聯大我們就知道了戰時中國的大學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八年抗戰,中國大學不僅沒有被戰火摧毀,而且比戰前還強大。抗戰中中國大學的整體水平沒有下降,相反很多專業領域還有了明顯的提升。回到俾斯麥那句話,一個國家之所以強盛,關鍵在于教育而不是軍隊。一個用知識、思想和文化武裝起來的民族是永遠打不垮的。
(選自《2012中國年度雜文》中史飛翔《讀書人與理性愛國》一文)
黑龍江高考語文強化閱讀題目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西南聯大書寫了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戰時教育政策以及聯大師生書生報國的熾熱情懷。
B.“一戰”中英美各國以及“二戰”中蘇聯征召大批大學生入伍充軍戰后卻深感失策。
C.抗戰期間,教育部的基本方針是“戰時須作平時看”,一切仍以維持正常教育為主旨,課程安排沒有改動。
D.八年抗戰中學者教授及大學生犧牲很少,因此當局表彰熱血青年投筆從戎。
E.所謂理性愛國,對于讀書人而言,書生報國惟以學。
13.下列表述不 能證明理性愛國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人民藝術家、豫劇大師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時期帶領劇社義演上百場,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捐獻了一架飛機。
B.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戰的解放區簡陋的土窯里創作出《黃河大合唱》。
C.1948年,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D.1937年,杭州告急。為了堅持學業,并為國家保留一批知識分子,時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毅然率領全體師生踏上西遷流亡辦學的艱辛征程。
14抗戰中中國大學的整體水平沒有下降,相反很多專業領域還有了明顯的提升。請結合文意概括原因。(4分)
15.抗戰期間,我國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鄭振鐸留在上海,有人因此懷疑他對抗戰的態度。1958年8月,鄭振鐸在《光明日報》上表露心跡,“假如有人問我:你這許多年躲避在上海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我可 以不含糊地回答他說:為了搶救并保存若干民族的文獻。”“我心里也想走,而想走不止一次,然而我不能走,我不能逃避我的責任。”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黑龍江高考語文強化閱讀答案
12.【答案】B E。(A原文中“除堅信中國不會亡、中國人能夠站起來的民族自信心和抗戰決心外”,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C原文“當時教育部的基本方針是“戰時須作平時看”,一切仍以維持正常教育為主旨,只是在課程設置上略微調整了一下,加重了軍事課、體育課的訓練,以適應戰爭的需要。D因果倒置。為保存“讀書種子”以及為日后建國儲備人才,當局表彰熱血青年投 筆從戎,但不做硬性規定。正是因此,八年抗戰中學者教授及大學生犧牲很少。)
13.【答案】C。(C證明知識分子有骨氣。)
14.(1)堅信中國不會亡、中國人能夠站起來的民族自信心。(2)抗戰決心。(3)戰時教育政策,一切仍以維持正常教育為主旨。(4)聯大師生書生報國的熾熱情懷。
15.(1)在前線沖鋒陷陣、浴血奮戰是愛國,在后方堅守書齋、矢志學問、傳承學術薪火、保存文化血脈同樣也是愛國。鄭振鐸留在上海為了搶救并保存若干民族的文獻是為了保護民族文化于文物。(2)所謂理性愛國,對于讀書人而言,書生報國惟以學。他說我不能走,不能逃避責任,正是理性愛國的表現。與西南聯大的愛國精神是一致的。
黑龍江高考語文強化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