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議論文閱讀習題附答案
廣東中考議論文閱讀原文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諸族的成人禮的作用。《淮南子•齊俗訓》:“中國冠笄,越人劗發。”這是從冠笄之禮的角度講中原地區與百越地區的不同。冠笄之禮是中原諸族的成人禮。男子成年行冠禮,頭上戴冠,以冠束發。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發。百越諸族則是剪斷頭發而形成符合越禮的發式。中原成年之禮,不僅是冠笄,還有相應的服飾,同樣百越的成人之禮,不僅要斷發,還要拔牙、漆齒、文身。百越諸族成人禮中的文身,意味著將人的自然之軀,按社會、儀式、觀念的要求加以改變,顯示了自然人向社會(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達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才標志作為社會(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為禮的重要功能是對人的等級差別進行外觀感性上標識。《墨子》講的越王用“剪發文身”之禮以“治其國”,越禮與華夏之禮一樣,其重要功能就是對人進行等級區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蠻》記載黎族規定奴婢不得紋面:“惟婢獲則不刺面。”《禮記•樂記》講,“禮”的最大功能在“別”(區分)。《荀子•禮論》講了“別”就是“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如果說,文身作為一種古禮,最初是平等性的圖騰觀念,然后有從生理上對人進行分類的成年禮,社會的再進一步演化,就會提升到別貴賤的等級標志。從越王的剪發文身而使越國大治看來,文身已經演進到別貴賤的功能了。
文,這種在身體上刻縷圖像的行為,使自然之人變成社會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儀式(原始古禮)中進行的。是儀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時文身之人在儀式中獲得的神圣使之成為儀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禮內蘊著與后來精致化中華之禮同質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進成為中華之禮和中華之美的核心
廣東中考議論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身古俗到殷商末年仍然在百越之地的吳、越流行,而且到春秋末年越王勾踐還將它作為治國之禮用來治理國家。
B.齊桓公用“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之時,南面的楚頁進入到以衣冠為禮的階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發文身為禮。
C.文身圖案與氏族的根本觀念緊密相關,往往既是氏族部落的祖先,又是氏族成員的保護神。例如,常在水中的越人“斷其發,文其身,以像龍子”。
D.百越諸族的文身古禮按照社會、文化、觀念的要求將人的自然之軀作了改變,使自然之人變成社會之人和文化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越的剪發文身之禮與中原華夏之禮都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人進行等級區分。按照荀子所說,這種區分就是讓“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
B.從越王勾踐的剪發文身而使越國大治看來,在那時越國的文身古禮已經從最初的在生理上對人進行分類的成年禮演進到貴賤的功能了。
C.古代百越諸族成人禮中的文身,是成人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在那時只有“文”,人才達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才標志作為社會(氏族)人的完成。
D.因為文身古禮蘊涵著與后代精致化中華之禮同質的三大功能,所以“文”才最后演進成為中華之禮和中華之美的核心內容。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越國的“剪發文身”之禮,與齊、晉、楚三國以衣冠為禮一樣能達到“其國治”的政治效果,是因為兩種禮的內在核心是相同的。
B.從《淮南子•齊俗訓》:“中國冠笄,越人劗發。”我們看到古代中原地區與百越地區成人禮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禮,女子成年行笄禮。
C.百越地區古代的成人禮要斷發、拔牙、漆齒、文身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儀式,才能夠從外觀感性上識別人的等級差別。
D.到了宋代,詩人范成大還在《桂海虞衡志•志蠻》記載:“惟婢獲則不刺面。”這也說明了“文身”有對人進行等級區分的作用。
廣東中考議論文閱讀答案
1.(3分)B 【解析】原文“這時,東面的齊,南面的楚都進入到以衣冠為禮的階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發文身”,B項把范圍擴大到“百越”。
2.(3分)B 【解析】原文倒數第三段有在假設條件下把禮的功能演進分為三個層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圖騰觀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對人進行分類的成年禮”。
3.(3分)C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文身作為禮的重要功能是對人的等級差別進行外觀感性上的標識”,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儀式”。
廣東中考議論文閱讀習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