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浙江中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南懷瑾一生涉獵頗廣,研究儒、釋、道經典,皆有建樹。他全心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出版《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數百種著作,并被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但他最為著名,傳播最廣的著作當數《論語別裁》。
早在1975年4月,南懷瑾就開始了普及傳統文化的探索。那時,社會上有人認為,傳統文化僵硬老舊,不能用以解決現實問.題。但南懷瑾一直主張,傳統是隨時可以創新的,并非簡單的復古。南懷瑾講《論語》,不復古。他說,朱熹注釋的《論語》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一直試圖還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讓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他說,那些強調綱常倫理.類的東西,是后代儒生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而逐漸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發展中被曲解和誤讀得漸漸多了,孔子也成了一個被隨意涂抹的偶像。
在此后的一年時間里,南懷瑾一直在講《論語》。他充分考慮到從未深入接觸過《論語》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旁征博引,融合經史,將原文編成一個個歷史故事,寓意深遠而妙趣橫生。一時間在臺灣掀起了《論語》熱。
半個多世紀以來,南懷瑾漂泊四方,一直為重整中國文化斷層而奔走呼號。回到香港后,他開始著力推廣兒童讀經運動。讀誦的內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經典。南懷瑾親自為讀經運動選編一套《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教材。‘這一活動不僅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推廣,甚至還影響到東南亞、北美、歐洲的華人社會。
2000年,南懷瑾又在太湖邊親手創辦了太湖大學堂,秉承宋明書院之教育,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傳道授業解惑,踐行“為往圣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的主張。
此生致力傳國學,在南懷瑾將傳統文化解讀給大眾之際,非議漸生。有人稱其是“偽國學大師”,也有人說《論語別裁》根本就不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
對此,臺灣學者薛仁明的話,也許能說明一二。“他將文史哲藝道打成一片,不受學術規范所縛,也不受學術流派所限,更不管枝節末微的是非與對錯;他行文論事,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言說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書可風動西方,也可讓沒啥學問的人讀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閎肆、難以方物;不知者,便難免有‘隨便說說’‘野狐禪’之譏了。”
“從學術視角看,有些人認為南懷瑾還稱不上是一位國學大師.但是從堅持和傳播傳統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學者能超過南懷瑾先生的社會影響呢?”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樓宇烈磚南懷瑾的貢獻感佩不已。他還說起了南懷瑾和北大國學研究院之間鮮為人知的關系。 20世紀80年代,樓宇烈曾經兩次去香港拜訪南懷瑾。南懷瑾非常關心北大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議北大能夠成立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資支持。 1992年1月,北京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北大國學研究院的前身。此后,南懷瑾如言.為研究中心提供經費予以支持。
南懷瑾之子南一鵬一語道出父親的心思:“不同于學院派中規中矩的思路,這就是他講學的風格,大抵能引起人們關注傳統的心思,父親的目的就達到了。”
浙江中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南懷瑾先生自幼家庭要求嚴格。在父親和祖母的影響下,他很早就樹立起了“不問祿位問功德”的遠大理想。
B.南懷瑾先生認為傳統文化是可以與時俱進、解決現實問題的,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時時創新,不能簡單復古。
C.南懷瑾先生一生致力于傳播傳統文化,在這一方面人們對他毀譽參半,但對其國學大師的地位是一致認可的。
D.南懷瑾先生認為儒家思想是正向的,但在歷史發展中被曲解誤讀得漸漸多了,他主張還原孔子的思想家地位。
E.本文介紹了南懷瑾先生傳播傳統文化的做法,展現了一位學識淵博、學貫中西、著作等身的國學傳播者形象。
(2)南懷瑾先生“此生致力傳國學”,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請簡要概括。(6分)
(3)作為一位學者,南懷瑾先生身上有哪些優良的品質?請簡要分析。(6分)
(4)南懷瑾先生的講學風格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種講學風格的評價。(8分)
浙江中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5分)
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答A、C不給分。
(A.“在父親和祖母的影響下”錯誤。C.“對其國學大師的地位是一致認可”錯誤。E. “學貫中西”表述欠妥。)
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2)(6分)
①出版數百種著作,流通世界,在華人社會掀起國學熱。
②在普及傳統文化上起步早,范圍廣。
③推廣兒童讀經運動,親自選編教材。
④設立“十方書院…‘太湖大學堂”等文教機構。
⑤資助北京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⑥配合當局,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
(3)(6分)
①學行一致、知行合一。他受家風的影響,謹遵父親的教誨。
②敢于質疑,敢于創新。他質疑朱熹對傳統文化的解讀,提出自己個性化解讀;在講學時有自己的風格。
③淡泊名利,大度包容。他“不問祿位問功德”,對他人的質疑看得很淡。
④志存高遠,執著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從小就志存高遠,半個多世紀以來漂泊四方傳播傳統文化。
(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給滿分。意思答對即可)
(4)(8分)
特點:①融匯文史哲藝道,旁征博引。②不受學術規范和學術流派限制,不在意細節是否精確。③信手拈來,不拘一格。④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一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
評價:
可以持肯定態度。①這種講學風格融合經史,不拘一格,是對傳統的創新。②這種講學風格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考慮到了普通人的感受,是一種更高的講學境界。(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也可以持否定態度。①這種講學風格很隨意,不嚴謹,不符合學術規范。②這種講學風格曲解了原作,無法帶給聽眾正確的認識。(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浙江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