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傷是一種情懷閱讀題及答案
感傷是一種情懷閱讀原文:
感傷往往成就了人類的文化藝術。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詞,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是“愁”“離別”“空恨”“斷腸”“那堪”“憔悴”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嗎?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常流不斷,無窮無盡。女詞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內(nèi)心的寫照呢?恐怕無以計數(shù)。這些作品中,正是這種淡淡的感傷,讓你心酸,讓你惆悵,讓你欲哭無淚,欲說無言。
感傷是一種經(jīng)常與深沉、品味相伴的藝術營養(yǎng)。西方畫家梵高,無疑是一個孤獨的人。他在請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陽挑戰(zhàn),卻不被理解。最終飲彈自盡……每當看到他的畫作,我們仿佛能聽到他筆下那個垂著干枯乳房的棄婦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閱讀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說。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國》中,所描寫的人物的種種悲哀,通過這種悲哀的余情化,來探討人生的感傷。日本文學本身就有一種描寫感傷之美的傳統(tǒng),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寫感傷之美成就文壇輝煌的。高明的文學藝術家,往往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以達到煽情的目的。
上學的時候,我把“杞人憂天”中的杞人當做傻瓜。現(xiàn)在看來,這人真是憂得有品位,有檔次、中國人時常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憂,你也不憂,我也不優(yōu),或許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這個杞人,能憂別人所不能憂,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這種感傷,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憂”的人所共有的素質(zhì)。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這種感傷的情懷,人人都悲天憫人,社會造就和諧起來了,大同之道早就實現(xiàn)了。
于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缺乏感傷情愫的。因為像我這樣的凡人只能悲傷著自己的悲傷,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對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對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緒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憫大苦悶;多的是凄婉惆悵、顧影自憐,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當我看到秋天的來臨,感慨的只有自己命運的無奈,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的余韻。正因為如此,我深深地認識到,感傷并非弱不禁風的感慨,感傷是一種有品位的情懷,是偉大的人類的情感。
感傷是一種情懷閱讀題目: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提出這一論點的?(4分)
2.作者怎樣看待杜甫的感傷?對“杞人”的“憂”作者有什么獨特的理解?(4分)
3.文章在論及感傷的文化藝術匯總的作用時,列舉了詞、繪畫、小說等作品,這些作品匯總的感傷是如何感染讀者的?請簡要概括。(3分)
4.根據(jù)文章結(jié)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傷是一種情懷閱讀答案:
1.論點:只有當感傷“傷”及眾人,那種感傷才有了品味;作者由自己面對秋天的感傷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現(xiàn)出的感傷進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2.杜甫的感傷是一種擁有博大胸襟,心懷天下寒士的感傷;杞人的“憂”有品位,有檔次,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
3.這些作品將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其中,感染了讀者,使他們心酸、惆悵,達到了煽情的目的。
4.真正的感傷是對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憫大苦悶;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感傷是一種情懷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