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島-卡寧閱讀練習及答案
遙遠的島-卡寧閱讀原文一
他們竭力探聽小島上的情況,常常向父親提出一連串無窮無盡的問題,然而得到的卻只是一些很簡短的回答。小島實在是太沒有價值了,怎么能引起一個成年男人的興趣呢。
不過孩子們從遠處用自己的眼睛眺望著小島,他們絕不能相信,它是像父親所斷言的那樣索然無味。他們從前就已發現,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們的美不能打動父親的心。
孩子們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這個小島,直到有一天他們覺得:他們簡直是非到那兒去一趟不可了——這是不足為奇的。
不過怎么去呢?路很遠,父親極其嚴格地禁止孩子們用船,他們也不敢違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辦呢?因為要到那個小島,只能從海上去——坐船或者是從冰上走過去。這么說,沒有任何別的辦法了——得等到冬天。
這期待已久的日子、實現理想的日子終于來到了。
兩個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發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們的心在戰栗。一月的寒風冷徹骨髓,刺痛他們的面頰,使他們感到像火燒似的。遙遠的太陽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無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順利,孩子們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閃光中變化萬千的目的地,于是越來越鼓足勁頭,繼續向前滑去。他們所有的念頭、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個奇跡的島上,而隨著每一次揮動滑雪杖,它離他們就越來越近了。
他們曾那樣日夜夢想的奇遇,令人頭暈目眩的童話中的奇遇,當他們的腳踏上小島的一瞬間,這一切就都要實現了!所有他們讀過的童話,所有他們夢想過的奇跡,千千萬萬的童話和奇跡,今天一定都會成為現實。他們的嘴笑得閉不攏,向太陽和燦爛發光的雪面冰凌微笑著。他們忘記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點:今天是他們的節日,滑雪板正帶著他們向遙遠的小島飛馳。
當太陽的最后一束光線在遙遠的小島上逐漸熄滅的時候,孩子們回來了。他們回來的時候十分疲倦,神情嚴肅。雖然在深紅色的夕照中,島上寒冷的閃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耀眼奪目,但他們不再眺望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真實情況,赤裸裸的、陰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實:遙遠的神話般的小島原來只不過是一片不成樣子的可憐的荒野,遍地礫石,遍地都是暴風雨遺留下來的痕跡。那兒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頭,最常見的石頭和泥土——和他們的腳每天踩著的泥土完全一樣,甚至還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貧瘠。島上的樹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樹木,最常見的松樹——高大的褐色的樹干聳立在亂石之間,生著彎曲的、被暴風雨折斷的樹枝。
不,他們再也不想看那個小島了。無論是今天,還是旁的日子——永遠,縱令生活突然變得千百倍陰郁、枯燥無味和毫無意義。
這天晚上,他們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著父母,甚至互相隱瞞著。他們傷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為什么他們這么難過,為什么睡夢不肯來臨。
遙遠的島-卡寧閱讀題目
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中兩個孩子關于“遙遠的島”的經歷。
6.從全文來看,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7.文章在孩子們回來后才寫出小島的真相,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遙遠的島”在生活中具有普遍的象征意義。面對生活中種種的“遙遠的島”,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請結合文意,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探究性文字。
只能一事無成,抱憾終生。放棄幻想,踏踏實實地從腳下做起,才是我們理性和智慧的選擇。
遙遠的島-卡寧答案解析
答案 兩個孩子從小就對遠方那個美麗、神秘的島十分向往,終于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借助滑雪板踏上了小島,卻發現那里不過是一片可憐的荒野,他們為此非常失望和痛苦。(意思對即可)
答案 ①文章將遠方的小島描繪得美麗、神奇,為兩個孩子對小島的向往和最終設法走上小島的行為作了充分的鋪墊;②與后文揭示的小島的真相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意思對即可)
答案 ①造成一定的懸念,避免行文的平淡;②前面已從多方面對小島作了正面鋪墊,到這時才陡然一轉寫出真相,使表達效果更加強烈。(意思對即可)
答案 示例一: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中的“遙遠的島”就是美好的前景,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應積極追求,永不放棄。也許我們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島,只是一個美麗的虛幻,但人生的樂趣和意義就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理想和追求,人生還有什么價值!
示例二: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中的“遙遠的島”就是那種種美麗的誘惑,就是那永遠無法企及的虛幻美景。文中的小島對孩子們的打擊是沉重的,一個人如果一味沉溺于幻想中,最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