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常德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初,哈密為土魯番所擾,使其將牙蘭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東,數相攻,罕慎勢窮無援。朝議敕璽筑城苦峪,別立哈密衛以居之。璽遣諜者間牙蘭。牙蘭不聽,得其所羈掠九十余人以歸,具悉虛實。十七年召集赤斤、罕東將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衛兵,夜襲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復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聞,獎勞,賚金幣。已,罕東入寇,璽御卻之,請興師以討。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責諭。明年,北寇殺哨卒,璽率參將李俊及赤斤兵擊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斬獲。
二十年移鎮大同。璽有復哈密功,官不進,陳于朝,乃實授都督同知。
璽習韜略,諳文事,勇而有謀。廷臣多稱之。在邊二十余年,為番人所憚。弘治元年卒。賜祭葬,贈恤有加。 (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二)
常德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阿魯出寇延綏 寇:侵犯
B.聽界外駐牧 聽:任憑
C.帝稱善,從之 從:聽從
D.璽御卻之 卻:后退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十七年進署都督同知/時璽以都督僉事為總兵官/而魯鑒以署都督同知為參/將璽恐難于節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B.十七年進署都督同知/時璽以都督僉事為總兵官/而魯鑒以署都督同知為參將/璽恐難于節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C.十七年進署/都督同知時璽以都督僉事為總兵官/而魯鑒以署都督同知為參將/璽恐難于節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D.十七年進署/都督同知時璽以都督僉事為總兵官/而魯鑒以署都督同知為參/將璽恐難于節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王璽是明朝軍事將領,他熟悉韜略,作戰勇敢,屢建戰功,被不斷推薦、提拔,先后鎮守山西、寧夏、甘肅等地區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懼他。
B.為消除可能產生的邊患,王璽向朝廷建議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諸番,告訴他們駐留放牧必須在界石外,互通貿易時則可入關。
C.成化十七年,王璽升為代理都督同知。當時,他以都督僉事的身份任總兵官,而另一將領魯鑒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為參將,他擔心難以調度管束,便請求解除魯鑒的兵權。
D.王璽召集、犒勞赤斤、罕東的將士,他們協助罕慎收復了哈密,捷報傳到朝廷,朝廷給予王璽褒獎、賞賜,卻沒有提升他的官職,后經過他的申訴,朝廷任命他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歲久湮廢,諸番往往闌人,而中國無賴人又潛與交通為邊患。(5分)
(2) 璽遣諜者間牙蘭,牙蘭不聽,得其所羈掠九十余人以歸,具悉虛實。(5分)
常德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D (卻:使……后退,擊退。)
5.B (通過對句子的主謂關系,官名等做判斷,正確的斷句是“十七年進署都督同知。時璽以都督僉事為總兵官,而魯鑒以署都督同知為參將,璽恐難于節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6.C (“請求解除魯鑒的兵權”錯,應該是王璽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
7.(1)(界石)因年歲久了被埋沒廢棄,諸番常常擅自進入中原,而中原的無賴之徒又暗中與之來往,成為邊患。(得分點:“湮廢”“闌入”“交通”各1分,大意2分)
(2)王璽派遣間諜去離間牙蘭。牙蘭沒有聽信間諜的話,間諜帶著自己抓捕的九十余人回來,將所探虛實全部上報。(得分點:“間”“羈掠”“具悉”各1分,大意2分)
常德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