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宿建德江》原文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稜栄?middot;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3、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4、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5、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宿建德江》翻譯
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宿建德江》簡析
這是一首寫羈旅之思的詩。詩人夜泊江邊,即景生情而作。
首句點題,“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跓熿F朦朧的小洲邊,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 “日暮客愁新”是詩的中心句,日落黃昏,江面上水煙蒙蒙。因為 “日暮”會撩起 “客愁新”,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驀然而生。接下來作者并未循此繼續抒愁,而是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中去。寫出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現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到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孟浩然的這首小詩自然之中顯示出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魅力。
孟浩然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端藿ǖ陆樊斪饔谧髡呗螀窃綍r,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宿建德江》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宿建德江》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猜你感興趣:
1.孟浩然:宿建德江
2.經典詩詞《宿建德江》
3.《宿建德江》——孟浩然
4.孟浩然宿建德江的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