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帶答案
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一)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⑴頸聯是怎樣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⑵聯系全詩的情感,對尾聯“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作簡要賞析。(3分)
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答案
⑴虛寫鄉愁令人難眠,漸入夢境,夢回故鄉。可路遠,醒來時天已大亮。實寫的是遠離故鄉,書信難達。表達羈旅中的思鄉之情。
⑵用滄江美景、漁人垂釣與詩人長途跋涉、行旅艱辛形成鮮明對比。反襯自己風塵仆仆難與家人團聚的愁緒,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自由自在閑適生活的向往。
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二)
南歌子
黃庭堅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試述“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兩句寫景的特色及作用。(4分)
(2)詞的下片主要運用哪些手法來表情達意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答案
(1)寫景特色:色彩搭配,明暗對比。窗前槐樹綠葉繁茂,榴花在室外盛放,紅艷如火,“綠”與“紅”相映襯,“明”“暗”相對照,在色彩和光度上構成強烈對比,構筑了濃艷明麗之景。
作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離別時的無限凄楚,對人物形象和環境氣氛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襯托了離別的傷感之情。
(2)比喻(擬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柳葉喻雙眉,梨花喻臉龐,以“皺”眉和“傾”淚刻畫伊人傷離的形象,通俗而又貼切。②想象、虛實結合(或對比)。“別時”句,由眼前凄凄慘慘的離別場面回想到當初相見時的歡樂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臨行時的心情更加沉重。③以景結情。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懷的描寫,只說半夜酒醒,唯見月色皎潔,江水悠悠,無限離恨,盡在不言之中,頗具蘊藉含蓄之致。
義烏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習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