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附答案
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一)
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煙草古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詩人,累舉不第,文筆雄健,名著一方。
8.頸聯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兩句抒發了詩人什么感情?這兩句表達感情的方式與前六句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答案
8.①內容上:是前四句詩意的拓展與深化。前四句總結南朝宋、齊、梁、陳逸豫亡國的教訓,這一聯拓展到其他王朝,通過堯行德無敵與秦守固難持對比,進一步警示統治者重視“德系盛衰”的歷史規律。②結構上:承上啟下。緊承南朝的史實與教訓,用對比自然引出結尾有關興亡的感慨。(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5分。)
9.最后兩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歷史變遷之感。繁華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瀟瀟秋雨中靜默,令人感慨萬千。(2分)尾聯前句警醒發問,破空而入,后句就景作答,以景結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于史實(或借古抒懷),借對史實的鋪敘、議論,在對比中寄托自己的興亡之感。(4分)
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二)
夜到漁家
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注釋:①柴扉:柴門。②竹深:竹林幽深。②尋沙岸:是說有人在尋找沙岸泊船。④動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風吹動著他身上的蓑衣。
8.本詩前兩聯用什么手法反映漁人怎樣的生活?試加以分析。(5分)
答:
9.詩后兩聯寫出了“行客”心情的怎樣的變化?試結合詩句進行分析。(6分)
答:
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答案
8、前兩聯運用側面描寫,1分,將描寫的目光投注在普通百姓生活上,寫漁家的位置、漁家的柴扉,天已晚而漁人仍未歸,3分,表現了漁家的茅舍簡陋,家境貧寒,勞作辛苦。1分
9、后兩聯寫出了“行客”從急切到喜悅的心情變化。先寫“行客”遙望竹林深處的村路,不著一字卻把“行客”的焦急心情表露無遺。3分,再寫天色已晚,釣船漸稀,遠遠看去,沙堤之上,春風吹拂,一個披著蓑衣的身影出現了。在此,句子的調子變得輕快,神采飛揚,極富神韻,突出了“行客”的喜悅之情。3分
黃岡中考語文詩歌鑒賞例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