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及答案
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一)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遲日:春日。 京國人:指詩人自己。詩人被貶出長安。
8.全詩采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請聯(lián)系全詩,簡要分析。(6分)
9.結合“今春花鳥作邊愁”一句,并聯(lián)系已學過的句子,分析“樂景寫哀”的作用和意義。(5分)
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答案
8.答:全詩匯通了對比、反襯兩種手法。①古今對比。再次來到曾經(jīng)游玩之地,此時遭貶的詩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心境不同,愁緒一發(fā)不可收拾;②樂景寫哀。眼前美麗的春色,鳥鳴花開,詩人卻愁緒滿懷,以眼前之美景反襯流放途中的凄涼,更添悲苦;③襯托鮮明。末兩句以水北流反襯人南竄,突出被貶的不情愿,流放之哀傷。綿綿愁緒卻猶如滔滔湘水,源源不斷。(結合詩句分析,一點2分。)
9.答:眼前的鳥鳴花香,如此美景卻只能作為我流放邊地的愁引。這里運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即用讓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悲傷。如《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都是用美好的景色來襯托人物的悲傷。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使得人物的哀傷之情更為濃郁,愁苦。(闡述詩句描寫內(nèi)容,1分;點出“樂景寫哀情”手法并舉出例子,2分;點出該手法的意義和作用,2分。)
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一)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鄉(xiāng)思
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8.這首詩的體裁是?這首詩前兩句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 (5分)
9.請在寫法上對這首詩的后兩句進行簡要賞析。 (6分)
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答案
8.(5分)這首絕句。黃昏時詩人遠望,夕陽西墜,他遙望天涯,不見故鄉(xiāng)。這時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處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見落日,卻仍然望不到故鄉(xiāng)。這兩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現(xiàn)得很深刻。, 絕句,給1分;思鄉(xiāng),給1分;內(nèi)容,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1)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已恨”句轉(zhuǎn)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2)遞進,故鄉(xiāng)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還被”喚起障礙重重恨重重。(3)注重色彩描寫,山本可用青、綠形容,大約是因為青、綠較為輕、明,碧較為重、暗,更符合等色蒼茫中山的色彩和凝童情緒。(4)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縮,色調(diào)的由明而暗變化,鄉(xiāng)思也就愈來愈濃郁。(5)“碧山”的反復吟詠,讓人體會出望不見故鄉(xiāng)的失望更重更深。 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常德中考語文詩歌鑒賞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