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附答案
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一)
吟蛩鳴蜩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
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
8.詩的一、二兩句是如何對廢圃景物進行描寫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5分)
9.有人說,這首詩用詞淺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雖名為“廢圃”,卻“廢”而不冷。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說明。(6分)
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8.①分別從聽覺、視覺與嗅覺描繪景色。聽覺:蟋蟀、蟬兒的鳴叫;視覺: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覺:落花的陣陣香味。(2分)②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動態(tài)的鳴蟬、蟋蟀,靜態(tài)的玉簪花、夕陽,突出表現(xiàn)了廢圃的幽靜。(2分)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諧、自然生活的喜愛之情。(1分)
9.蟋蟀、蟬兒雖鳴叫于秋日,叫聲宛轉(zhuǎn)悠揚,充滿生機;(2分)玉簪花兒雖已零落,卻仍能散發(fā)陣陣香氣,清新怡人;(2分)“留與游魚蓋夕陽”,夕陽的一抹紅色,給整幅畫面籠罩了一層暖色,充滿了溫情。(2分)
【解析】
8.
考點: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
試題分析:本題要抓住雖為“廢圃”,卻“廢”而不冷這一重點,而立足點應(yīng)是“不冷”上。具體解答時,結(jié)合具體詩句來說明其如何不冷:秋日蛩吟蜩鳴,卻能引發(fā)出許多興致;潔白如玉的玉簪花,雖落卻有郁馥的縷縷幽香;塘雖只有秋荷,但有夕陽照在像傘一樣的荷葉上,魚兒在荷 葉的保護下,自由自在地游著,其間蘊含著多少詩情畫意。具體答題時,可采用總分式,也可以采用分總式。
考點:評價文學(xué)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二)
閱讀下面的元詩,回答問題。
濟州西湖①
元 李綗
渺渺澄湖望不窮,畫船曾駐夕陽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平鋪瀲滟紅。
鴉背浮金歸古戍,雁行如字寫晴空。
玉簫吹徹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風(fēng)。
[注]①李綗,元代濟南人,曾任濟寧知州。濟州西湖,即馬場湖,在濟寧城西二十里老運河北,今己埋為平地。
(1)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簡要概括西湖的景色特點。通過寫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1)主要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動,表現(xiàn)了對西湖傍晚景色的喜愛;“背”“寫”賦予事物以人的特點,使畫面富有動感,增添了情趣。
(2)夕陽下的西湖遼闊清澈,畫船往來,群山倒映,水波瀲滟,晴空飛雁,風(fēng)吹荷香。表現(xiàn)了詩人游湖觀景后的愜意和對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贊美之情。
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附答案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