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鳳凰臺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
焯杰2
基礎知識
登金陵鳳凰臺原文: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翻譯: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云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登金陵鳳凰臺知識點: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里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點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臺”進一步發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后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詩的宏偉。
李白簡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起,被稱為詩壇上的燦爛輝煌的“雙子星座”。李白為人正直,一生蔑視權貴,他曾直言不諱的聲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新顏。”因此,他雖有超人的才華,但并沒有得到統治階級的重用。他的一生坎坷,然而他對國事卻十分關心,他的作品始終洋溢著濃烈的愛國情懷。作為一個浪漫主義的大詩人,他的詩篇充滿著豐富多彩的想象,以高超的藝術魅力,吸引著讀者。他的大量詩作從唐代流傳到今天,并翻譯到國外,影響之大,可渭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