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考點復習
1. 作記緣由:屬予作文以記之。
2. 遷客騷人:悲則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喜則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3.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滕子京的政績: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5. 岳陽樓重修之后的變化: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6. 文中描寫鳥類活動的句子:沙鷗翔集。
7. 文中描寫魚類活動的句子:錦鱗游泳。
8. 文中描寫植物的句子: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9. 課文第二段中概括描寫洞庭湖壯觀景象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0. 文中點明洞庭湖四通八達的句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11. 文中從時間角度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2. 文中從空間角度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13. 文中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 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的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5. 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躍金
16. 寫無波時水中月影的句子:靜影沉璧
17. “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18. 表現(xiàn)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9. 表現(xiàn)“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0. “古仁人之心”的內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1. 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2. 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3. 與“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4. 表現(xiàn)作者胸襟開闊(情操高尚、思想境界、心態(tài))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5. 作者堅定的志向及對友人的勉勵:微斯人,吾誰與歸?
三、簡答題
1. 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寫作緣由,可視為本文的小序。
第二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陰天時的景色,表現(xiàn)遷客騷人覽物而悲的心情。
第四段——寫晴天時的景色,表現(xiàn)遷客騷人覽物而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發(fā)作者曠達的胸襟、遠大的政治抱負,揭示全文的中心。
2. 概括全文中心。
作者借描寫岳陽樓周圍景物,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作者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3. “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因天氣的陰晴變化,“覽物之情”也因此有所不同。作者有怎樣的“覽物之情”?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作者深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與“遷客騷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不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4.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fā)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闊胸襟。
5. 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作者寫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目的是什么?)
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之異,表現(xiàn)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
6. 第五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fā)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7. 第五段中的“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指: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
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作者對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持否定態(tài)度。
8. “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里?
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9. “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希望與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強烈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自勉之意,以及對朋友的期望之情。
10. 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表達他自己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托物言志。
?、?含蓄地勸慰遭受貶謫、心懷憤慨的滕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憂天下,先憂后樂。
11. 結合中華民族歷代志士仁人的事跡,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解。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看到朝廷的弊端,呼吁政治,但不受重視,抱負無法施展。后辭官還鄉(xiāng)辦學,為國為民盡自己一份心力,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表達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1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曾激勵過成千上萬的人,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一個人只有具備這樣的憂國憂民的意識:以天下為己任,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才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yè)。
13. 當今社會,有的人過分看重物質和金錢,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卻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請結合這兩者談談你的認識。
我不贊同那些人過分看重物質和金錢,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我們要不因外物之優(yōu)、個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個人之失而悲。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即不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14. 我們要學習作者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闹锌颊Z文岳陽樓記考點復習,供大家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