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考語文閱讀題解讀和應對
時間:
未知2
基礎知識
剖解命題的“漸變點”
何為“漸變”,就是“微調”,以人為本,不讓學生感到命題變化過大而不適應。2013年試卷漸變在何處:文言文閱讀的第7,8題,這幾道題的“變”是如何漸進的,先看文言文,前幾年的第7題,考量的是一首或詩或詞或曲的詞語的解釋,如“王孫”有同學望文生義解釋為公子哥兒、貴族子弟,答案為詩人自己或王維,因為他們忽視了注解,后來此題漸變為:內容的把握2012年和2013年的詩歌作者所言的情,雖然不難,但你不是全面理解詩歌的話也會“陰溝里翻船”,2013年的第8題只是詩歌的量變,由一首變為兩首,但沒有牽涉到質變,《飲湖上初晴后雨》是蘇軾寫的贊美西湖美景的詩,“晴方好”“雨亦奇”;《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寫的,詩歌描繪了早春所見西湖明媚的風光,只要平時對兩首詩的內容了解,一比對就可發現。不雷同的是作者的觀察點,立足點,因此作者觀察景物的角度不同,答案為C。根據語文的命題的原則“穩定為主”,2014年的第8題的比較理解一定會保持,這樣可以擴大同學的閱讀量,思維量。那么,同學在復習詩詞曲時,理理哪些是寫景的,哪些作者是抒發報國志,是如何抒發,鄉情是如何展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