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課文原文以及練習
《魚我所欲也》課文原文 |
《魚我所欲也》課后練習答案 |
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 |
古詩文鑒賞題五種情感 |
《魚我所欲也》課文原文
返回目錄
《魚我所欲也》課后練習答案
一、背誦全文。關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構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舍生而取義”,并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于,介詞。表示比較。
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特色有粗淺的體會。)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3、善于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里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于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返回目錄
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
1、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2、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3、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返回目錄
古詩文鑒賞題五種情感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業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嘆,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悶,潔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歸隱田園之志等。
2.憂國傷時,包括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現山河淪喪的痛苦,反映邊塞征戰的壯烈,憂慮百姓離亂,擔心民族命運,感嘆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傷春悲秋,嘆息人生短暫、韶光易逝,感傷世事多變,抒寫告慰平生的喜悅等。
4.思鄉懷人,包括羈旅愁思,思念親友,邊關思鄉,閨中感懷等。
5.送別感懷,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長,坦陳心志等。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