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先生創作的文藝理論著作。其從夏朝的青銅器到先秦的理性精神,再到楚漢浪漫主義、魏晉風度、盛唐之音、宋元山水意境,最后由明清的文藝思潮結尾。其中無不體現著每個朝代對美的不同要求和展現。
文章開頭以中國的歷史博物館切入,從而講述到青銅器的紋飾和巫史文化。作者認為在青銅器中的饕餮紋樣是為了展現一種神秘的威力和獰厲的美,但這種美不是誰都能欣賞的,只有文明越進步才能夠欣賞這樣的美,這讓我體會到了美與美的不同,獰厲也可以很美。在具有濃厚宗教性質的巫史文化中,作者認為龜從、筮從是最重要的,超過了其他任何方面和因素,包括帝、王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從中我體會到了巫史文化對于當時的人們的重要,在當時與物質勞動同精神勞動的分離與適應,出現了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們就是巫師,是原始社會的精神領袖。可見巫師在當時是引領思潮的人物,因而可以將統治階級存在說成上天的旨意,從而達到統治階級對下層人民的控制。
而后,文章展示了魏晉風度。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新思潮,其特征就是人的覺醒。作者認為但這種覺醒,卻是通由種種迂回曲折錯綜復雜的途徑而出發、前進和實現。文藝和審美心理比起其他領域,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但這就是魏晉風度的美,是其他朝代所沒有的獨一無二的美。
宗教是異常復雜的現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們于虛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廣大人民在一定歷史時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經常是對現實苦難的抗議或逃避。作者又繼續寫到唐朝,寫到唐朝的佛教石窟藝術,壁畫,佛像等無不展示著石窟藝術的美。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石窟藝術在敦煌莫高窟,里面美輪美奐,仿佛在告訴世人它曾經的美麗與輝煌。
繪畫藝術尤其是山水畫的高峰在宋元。在這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文化發展十分繁榮。其最為出名的就是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不是門閥貴族的藝術,而是世俗地主的藝術,是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結果。
讀這本書,仿佛在美的海洋里遨游,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美的力量。
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篇2)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需要讓我去給“美”這個字填充使它變得不抽象,我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物象來解釋。當再問我“什么是美”,“美從何而來”,我會意意識到自己不懂美。讀了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我對美才開始了解。不是冗長的資料,讀起來會有散文的趣味。我喜歡的是書中把美的發展歷程聯系到了人類精神文明和社會時代發展上。
從史前文明的“自義農,至皇帝”到明清時期的“清太祖,膺景命”。第一章的龍飛鳳舞的圖騰文和原始歌舞,第二章的青銅饕餮,都包含了人在自然崇拜時期對"神"的普遍觀念。人們的文明還是在思想啟蒙階段,對美的執著來源于心中的敬畏。其表現形式也是在生活的日常,也是初生階級統治者的美好幻想。之后就是三四五章的先秦理念,楚漢浪漫,文晉氣質。人類文學啟蒙到初步形成格局,類似于詩經的賦比興,諸子百家,到后期魏晉南北朝曹氏三杰,以及引入印度的佛教。
詩歌又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折的新興文化的端倪。楚漢浪漫又發源于地主階級追求生活的.豐滿。文晉風度又顯現出門閥士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價值追求。佛教的引入也是為了執政者融合儒家文化鞏固統治。從各個時間的作品可清晰看出。最后的幾章唐宋明清。唐朝的詩讓美開始有了自由的形式,人們開始抒發自我意識,把主觀情緒融入進作品。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則更多的表現了人的現實生活的悲傷和下層市民的希冀和愿望。還有近代人們對于表達的要求更直白,直接導向本質的現實生活。這是我看完第一遍的清晰印象,其中可以聊的話題甚多,它就像一幅宏大的美術圖。其中的宗教思想我看著挺累的,因為聯系到了康德哲學,更喜歡書中感性的文字,有趣的看著中國文化在藝術長廊的發展。
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篇3)
書中對于青銅饕餮的美的欣賞印象深刻。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這些形象如何具有裝飾風味,而在于這些怪異形象的雄健線條、深沉凸出的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想,配上了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極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那進入文明時代所必需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因此李澤厚說,這些饕餮盡管極力夸張猙獰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著某種稚氣甚至嫵媚的東西,有一種原始的、天真的、拙樸的美。
至于后世的獰厲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是因為青銅時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師的話――包括國王和巫師自己,所以他們所創造的饕餮,飽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作者里許多人也許本身就是無神論者或懷疑論者,他們的作品即使非??鋸?、恐懼,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帶來的美。
創造和欣賞美都是需要真情實感的參與?!耙淮幸淮膶W”,審美藝術的創造就同文學一樣,“一代也有一代之審美”,讀者應該抱著一種真誠了解和同情的態度去欣賞各種不一樣的美,不應該以當代的標準去苛求前人,每一個時代獨特的美都能夠被了解被欣賞,這才是時代文明進步和藝術精神的體現。
閱讀美學經典著作,需要讀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積累,對美學相關基本概念要有清晰的認識,對中國古代的文學、雕塑、音樂、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之前對其它的美學大家的觀點也有宏觀的把握,不然就無法領略本書的精妙獨特所在,在比較、融匯、思考之中不僅欣賞到作者的觀點,也鍛煉了自己的審美死亡能力。
閱讀《美的歷程》,讀者往往會有一番驚喜的收獲,就像在別人的引導下解答了自己一直忽略或疑惑的問題。細細回味《美的歷程》,確實如書名所說,閱讀的過程你自己的看法會不自覺被它所引領,作者在書中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和美學作了宏觀把握,為讀者梳理中國古代“美”的發展脈絡,我們按照作者的思路進行了一場中國古代的“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篇4)
我讀《美的歷程》可以算是個例外,這本書罕見的厚,全書377頁,感覺是我看過的唯一比這本書厚的就是半部《資治通鑒》。買書我可沒這講究,不分厚薄,只管喜歡,先從架子上不分青紅皂白,檢面善的就抽出來,交款的時候再把書擺到臺面上,價格質量做一番綜合衡量天人交戰,之后拿上三、五本飄然遠引。
長話短說,那天在三聯,我忘記把《美的歷程》從購物車里面抽出去,就這么把它買回來了。(不知道這無意識的行為是否也埋藏著什么潛在動機?)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心疼,88塊錢!!!不過這本書貴也有它的原因,全書收錄214幅精美插圖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彩色的??丛谶@錢的分上,再厚的書,也要咬牙看下去。如此,我在廁所里開始了《美的歷程》。之后我發現了一個道理,看插圖多的書自有好處,就是看的快,成功感強烈。一次如廁,我最多看了50頁。但也有慢的時候,比如在上“魏晉風度”那一章的廁所時,我一次就耗費了將近30分鐘。原因是我看到了非常好的一幅圖片:河南洛陽出土的一尊北魏時期泥塑。在描述這泥塑之前,我要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問題我出了廁所馬上就問了我的女朋友,她的回答讓我非常高興,其智力水平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們心目中的古代人是個什么樣子?為了讓大家有充分思考的時間,我這里先分個段。
答案我自己說出來吧:峨冠博帶,寬袍廣袖,對于武俠小說看多了的朋友,古人有時候腰里還配著一把寶劍,總之,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小時候讀郭沫若的《屈原》,里面畫的屈大夫就是這個樣子,后來看過的所有古人造型也都是一個模子(可能最近中央電視臺拍的《笑傲江湖》里面的余滄海算個大例外)。但你來看看這塑像(書中163頁),在頁面的右下角,一個小小人縮成一團,抱頭坐在一塊圓形石頭上,只能看到聳起的雙肩和一頭亂發。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在為什么而痛苦悲傷?靠,簡直就是個小哈姆雷特,說它象哈姆雷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頭發都打著卷,貼在頭皮上。就是這個泥塑,讓我在馬桶上憋了半小時,不是沒有收獲,出來的時候我帶著這樣一句話,讓我的女友五體投地:不了解中國的歷史你會看不起中國,了解了中國的歷史你會覺得這不是中國。現在,這本書我已經看完了,對于作者的學養除了敬佩我沒什么好說的,而且,單憑那么多漂亮的圖片,我花這個價錢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樣,再好的書也有打折的時候,別的不說,我那本插圖版精裝《西方的智慧》就是半價買的。就一句話,萬一哪天你們誰看見這本書打折處理了,可千萬千萬別告訴我。
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篇5)
就我個人而言,《美的歷程》以及李澤厚的同期其他著作讓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那就是:人,為什么要有學術研究,為什么要做學問?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如果那樣,就該“趨時合流”),而是為了人生。也就是說,為人生而學術。因此,
一個人文學者,就應該把學術研究和人生體驗結合起來,把歷史的遺產當作鮮活的對象,把做學問、寫文章、出版著作變成自己生命的流程?!睹赖臍v程》就是這樣做的。比如“蘇武的意義”一節,講到蘇東坡寫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雖“掛冠服江邊”,卻不過回家睡覺,并沒有“拿舟長嘯去矣”時,李澤厚說:“本來,又何必那樣呢,因為根本逃不脫人世這個大羅網。”如果沒有人生的體驗,這樣精辟的話豈是說得出來的?
歷史的遺產一旦被看作鮮活的對象并與自己的人生體驗相結合,就成了活生生的東西,也就不會有尸臭了。過去(也包括現在)一些學者專家教授流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無趣,味同嚼蠟不堪卒讀,并不完全是一個文字表述能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把自己的研究對象看作活物。他們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時把自己也變成了木乃伊。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文字還能活起來?
學術著作變成木乃伊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這些學者們總在說別人的話,至少是總在用別人說話的方式說話。因為他們并不是為人生而學術,而是為某種現實的利益而學術。這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是否符合公認的“學術規范”和“量化標準”,小心翼翼地不要觸犯了學術界的“規矩”。這時,人云亦云,別人怎么說我也怎么說,別人用什么方式說我也用什么方式說,無疑是最保險的。而當所謂“學術規范”其實不過“八股套路”,所謂“量化標準”也僅僅只是論量不論質時,大量炮制八股文章甚至學術泡沫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見文體決不僅僅只是一個表述問題。為人生而學術,就要講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頭腦想問題,而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怎么看??傊?,你完全可以不必顧忌任何陳規陋見,不必死守某種模式套路,信馬由級,另辟溪徑,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來,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才氣和知識準備了。
李澤厚有。于是李澤厚便用自己成功的實踐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一通百通。從此,我們的思想解放了,視野開闊了,目光銳利了,思路敏捷了,就連文筆也變得流暢了。這都得感謝李澤厚。沒有他,我們當真可能仍在黑暗中摸索。
這是一種智慧的啟迪。許多人甚至從李澤厚那里開始了自己道路的找尋。
但同時,李澤厚的歷史也就終結了。
得魚忘簽,得免忘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我們現在已經過了河,李澤厚老師可以下課。我們會記住他這座橋的。
美的歷程讀書心得五年級作文500字(篇6)
一本書是否受歡迎,我認為關鍵在于是否有吸引人之處。而吸引就要靠書中的內涵體現出來。
這個寒假,我在閑暇之余讀了一本書叫做《美的歷程》。這是“二十世紀最后一個文化英雄”李澤厚先生寫的。在我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書中的許多圖片在我的歷史書上也出現過,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更是激發了我對讀書的興趣。因此,這個寒假,開始了我的“美的歷程”
從盤古開天辟地,美便貫穿整個歷程。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之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美的歷程》分析了不同時代的美學特征。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
閱讀者本書,我認為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罢鸷场边@厚重的詞已不足以表現其中的分量。通過藝術之美,讓讀者品味歷史藝術美之瑰麗的本質。與單純文字審美有本質不同,作家李澤厚的美需要歷史、美術、文學等全面的知識積累。讀書時,為中國藝術而感到震撼,同時,也無奈于自己的才疏學淺,讀書的過程中感到吃力。自以為,這本必讀的美學的理論,應更深層次的研讀。認真、仔細的閱讀,感應心靈的震撼。
我認為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插圖多的書,我們往往讀的很快,大多數看的都是圖片,很少去看文字。但,當看到這本書時,我卻有一種想要在琳瑯滿目的文字中遨游的感覺。書中的文字給了我巨大的力量。同時也感受著圖畫中的深層含義。這種正如作者所說的物質勞動力與精神勞動相分離與適應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這是一本叫我讀懂文化心里的書,這是一本美學欣賞的啟蒙讀物。
文末,李先生在美學層面上,給人性的定義也說明了我們應該以怎樣的一種姿態去對待藝術,對待生活中和意識中的美,對待發展。正像李澤厚先生最后所說的——“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