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山大學強基計劃錄取辦法
一、錄取辦法
1.綜合成績折算辦法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我校考核成績(百分制)×15% (其中筆試成績占30%,面試成績占70%)。
2.確定錄取名單
我校根據考生填報專業志愿和在相關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和名額,按照“分數(綜合成績)優先”的原則確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綜合成績相同時,依次按照我校考核成績、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成績排位排序。
3.我校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并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4.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錄取名單并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生源所在省(區、市)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生源所在省(區、市)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二、入圍考核辦法
6月26日前,我校依據確認報考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在已確認報考的學生中,按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數的6倍確定各省入圍考核考生名單(末位同分考生同時入圍)并公示入圍標準。
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須達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
三、學校考核
時間:6月30日
考核方式:筆試、面試和體質測試。
1.考生按照所報專業參加我校組織的筆試,筆試主要考查考生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礎能力。
2.我校組織專家進行分專業面試,著重考查考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歸納演繹等思辨能力以及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心理素質等,并結合考生綜合素質檔案,確定面試考核評分。面試采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像。
3.考生需參加由我校組織的體質測試,測試項目可自主選擇立定跳遠或50米跑。體質測試不受理緩考、補考申請。體質測試及格標準如下:
項目 | 及格標準 |
男生立定跳遠 | ≥205cm |
女生立定跳遠 | ≥150cm |
男生50米跑 | ≤9.2s |
女生50米跑 | ≤10.4s |
體質測試結果不計入學校考核成績總分,若考生體質測試不及格,我校不予錄取。
體質測試原則上不受理免考申請。若考生確因生理疾病或意外傷害等特殊情況無法參加測試的,須在考核前3個工作日提出免考申請并附上相關證明材料(三甲醫院證明、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中學體育成績合格證明等),經學校審核同意后可免考。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
1924年,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如今該校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中山大學地址
中山大學各校區地址如下: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校區):
南校園: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510275)
北校園: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74號(510080)
東校園: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東路132號(510006)
廣東省珠海市(珠海校區):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519082)
廣東省深圳市(深圳校區):深圳市光明新區(正在建設中)
中山大學雙一流學科
雙一流建設,包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目前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中山大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中山大學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中山大學 | 生態學 | A+ |
2 | 中山大學 | 工商管理 | A+ |
3 | 中山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A |
4 | 中山大學 | 公共管理 | A |
5 | 中山大學 | 哲學 | A- |
6 | 中山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7 | 中山大學 | 中國史 | A- |
8 | 中山大學 | 數學 | A- |
9 | 中山大學 | 物理學 | A- |
10 | 中山大學 | 化學 | A- |
11 | 中山大學 | 生物學 | A- |
12 | 中山大學 | 基礎醫學 | A- |
13 | 中山大學 | 臨床醫學 | A- |
14 | 中山大學 | 藥學 | A- |
15 | 中山大學 | 理論經濟學 | B+ |
16 | 中山大學 | 應用經濟學 | B+ |
17 | 中山大學 | 法學 | B+ |
18 | 中山大學 | 社會學 | B+ |
19 | 中山大學 | 民族學 | B+ |
20 | 中山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B+ |
21 | 中山大學 | 地理學 | B+ |
22 | 中山大學 | 海洋科學 | B+ |
23 | 中山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24 | 中山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B+ |
25 | 中山大學 | 口腔醫學 | B+ |
26 | 中山大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B+ |
27 | 中山大學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B+ |
28 | 中山大學 | 政治學 | B |
29 | 中山大學 | 新聞傳播學 | B |
30 | 中山大學 | 考古學 | B |
31 | 中山大學 | 統計學 | B |
32 | 中山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33 | 中山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34 | 中山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35 | 中山大學 | 護理學 | B |
36 | 中山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37 | 中山大學 | 心理學 | B- |
38 | 中山大學 | 世界史 | B- |
39 | 中山大學 | 力學 | B- |
40 | 中山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41 | 中山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42 | 中山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B- |
43 | 中山大學 | 大氣科學 | C |
44 | 中山大學 | 地質學 | C |
45 | 中山大學 | 水利工程 | C |
46 | 中山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C |
47 | 中山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C |
48 | 中山大學 | 中西醫結合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