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0月15日起禁校外培訓系誤讀
全國10月15日起禁校外培訓系誤讀
9月12日,教育部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自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近日,一些網絡傳言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訓,此信息屬對《辦法》的誤讀誤解。
《辦法》并非網傳的要全面禁止校外培訓,而是要依法管理校外培訓,讓合規者受到保護,讓違法者付出代價,使校外培訓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特別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更要選擇具備資格資質的培訓機構。為方便家長查詢,教育部開通了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家長可通過平臺“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選擇具備資格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注意繳費安全,防范“卷款跑路”等資金風險,通過平臺完成培訓繳費,切勿通過轉賬或現金等方式將培訓費用支付給除預收費資金監管賬戶以外的任何賬戶,維護好自身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錢袋”。
開展校外培訓的條件
開展校外培訓的條件包括: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舉辦者、具有法人資格、有良好的信用狀況、具備與培訓層次、類型、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實力等。
舉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舉辦校外培訓機構的個人,應當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舉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有良好的信用狀況。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校外培訓機構的,舉辦者或者實際控制人應當具備與其所開展辦學活動相適應的資金、人員、組織機構等條件與能力,并對所舉辦的校外培訓機構承擔管理和監督職責。
此外,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辦公場所。必須在機構注冊地設立固定線下辦公場所。
線下實體培訓場所。線上培訓機構需在注冊地設置固定的線下實體培訓場所,并應符合當地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人員。機構負責人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境內居住;教學和教研人員須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服務器。具備自有或租用的性能可靠的服務器,且服務器必須設置在中國內地。
學生能校外培訓嗎
雖然我國實行了雙減政策,讓學生們更好的休息,對校外培訓也做了一系列規定,但仍舊擋不住學生和家長內卷的步伐,為了提高成績,在學生中脫穎而出,家長們也是想了各種辦法,雙減政策一直難以更好的落實。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針對學生補課行為,在這次下發的辦法中進行了明確規定,補課是違法行為。
而補課行為包括:即時通訊,網絡會議,直播平臺等方式有償開展校外培訓,利用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場所有償組織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校外培訓的;以咨詢、文化傳播、素質拓展、競賽、思維訓練、家政服務、家庭教育指導、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名義開展有償校外培訓的等。
這條規定從2023年10月15日開始實施,從此,補課成了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甚至會面臨高昂罰款。此次針對的對象為面向社會招收3周歲以上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違法開展校外培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是什么
1、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
2、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并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
3、包括:各種類型和程度的學校(如普通學校和專業學校)。
4、學前教育機構(如托兒所、幼兒園)。
5、校外教育機構(如少年宮、輔導站)。
6、成人教育機構(函授學院、電視大學、廣播大學、成人自學考試站等)。
校外培訓收費標準是什么?
10人(含),培訓費基準價為26元/課時·人次;10—35人(含),為23元/課時·人次;35人以上,為20元/課時·人次。浮動幅度,上浮不得超過10%,下浮不限。各培訓機構在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內確定具體收費標準。標準所指線下課時時長為45分鐘,實際時長不一樣的,按比例折算。
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校外培訓均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高中階段線下非營利性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參照執行。
培訓費用包括哪些?
1、培訓費是指各單位開展培訓直接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師資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場地費、培訓資料費、交通費以及其他費用。
綜合定額標準是相關費用開支的上限,各項費用之間可以按規定調劑使用。住宿費、伙食費實際發生數分別不得超過該單項定額按培訓天數計算的經費預算總數。各單位應在綜合定額標準以內結算報銷。
2、師資費在綜合定額標準外單獨核算
師資費包含:授課老師講課費、住宿費、伙食費、城市間交通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