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正式入伏!5省份局地達40℃
明起正式入伏!5省份局地達40℃
當前高溫熱浪持續(xù)席卷北方,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7月10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高溫橙色預警,并預計7月10日白天,北京東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浙江東部、福建東部等局地可達40℃以上。
與此同時,以熱字為招牌的“三伏天”即將開啟!今年是7月11日入伏,而且又是超長待機的40天,歷史觀測數(shù)據(jù)顯示江淮江南常年在這個時段高溫占比確實最高,名副其實的熱在“三伏”。
夏天如何預防中暑
1、做好防曬措施。天氣炎熱并需要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曬工作,不要穿緊身衣服,保證皮膚排汗通暢。另外,如果在戶外呆的時間比較久,還需要帶上充足的水,隨身攜帶清涼油,在出現(xiàn)頭暈情況時候,清涼油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保持飲食清淡。夏天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食物和多油多鹽等重口味食物,可以適當多吃西紅柿,生菜,黃瓜等,既能補充水分,也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
3、堅持適量運動。缺少運動,耐熱力差,免疫力較低,也很容易出現(xiàn)中暑現(xiàn)象。平時可以適當做一些耐熱運動,如跑步,打羽毛球和籃球等。
4、多補充水分。要及時的補充水分、鹽分,多準備一些冰鹽水、綠豆湯等,少喝飲料,確保體內水分、鹽分充足。也可以多吃水分含量較高的食物,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甜瓜、西紅柿、生菜等,能幫助人體補充水分,適當?shù)某砸恍┛辔恫耍缈喙稀⒖嗖恕⒔嫠{等,也能幫助身體降低內熱。
5、擇時出門。盡量避免在12點到14點之間出門,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太陽很毒。溫度也會逐漸達到頂峰,盡量避免穿黑色的衣服出門,黑色衣服容易吸熱,也不要穿太緊身不透風的衣服出門,這樣不利于散熱。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癥中暑,刺血后擠出數(shù)滴血,片刻諸癥即可消失。重癥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給予清涼飲料,針后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癥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癥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jīng)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癥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鐘。經(jīng)上述治療后,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藥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后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后,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于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夏季家中應備些中藥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xiàn)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藥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癥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后即可停藥。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夏季預防中暑食譜
南瓜綠豆湯
原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
1、綠豆清水洗凈,趁水汽未干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腌制幾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凈,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待用。
2、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后,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
3、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冰糖雪梨燉銀耳
原料:銀耳、梨、冰糖做法:
做法:
1、準備好兩個梨。
2、先把銀耳放在溫水里浸泡20-30分鐘,去掉黃色的蒂部,用手撕成小朵備用。
3、將撕好的銀耳、冰糖、切好的梨和枸杞放在鍋里,加適量的涼水,燉煮至開鍋,改成文火燉煮。
4、待湯熬至黏黏的,這道銀耳雪梨羹就OK了。
綠豆蓮子薏米粥
原料;薏米、蓮子、綠豆。
做法:
1、薏米攤開,挑去黑仁及雜質;
2、綠豆挑去壞豆和雜質;
3、蓮子逐顆檢查去芯;
4、三種食材混合洗凈,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
5、將浸泡好的米和豆一同放入鍋中加水,水量高于米5cm;
6、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薏米軟爛,稍冷卻后調入蜂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