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
杭州亞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
6月15日,將是杭州亞運會倒計時100天。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了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籌備情況。
據介紹,杭州亞運會將于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進行,比賽將在杭州以及寧波、溫州、金華、紹興、湖州6個賽區舉辦。目前,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已全部竣工,并完成賽事功能驗收,各項籌辦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全部報名參賽,中國體育代表團組團工作正有序開展,屆時將有近900名運動員參賽。
目前,杭州亞組委構建了以56個競賽場館團隊為基礎、17個專項團隊為支撐、城市運行為保障的賽時指揮調度體系。同時,通過全程智能籌辦亞運,打造“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等,以數字化手段提升籌辦工作效率和服務保障效能,充分展現“數字中國”建設成果。
明天,亞運會火種采集儀式將在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舉行。此外,亞運獎牌、亞運歌曲也將在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上發布。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
2021年7月20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主創團隊亮相,包括總導演陸川、總制作人沙曉嵐、音樂總監譚盾、副總導演崔巍、制作人吳艷、總撰稿冷凇、執行導演孟可、執行導演高燕、美術總設計尚天寶、技術總監于建平、制作總監Scott Givens、舞美總設計Nathan Heverin、技術總監Nick Eltis、舞美總設計李斌、音響總設計何飚、焰火總設計蔡燦煌、威亞總設計謝永偉共17名中外專家。
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
場館建設亞運三村(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于2020年12月24日實現全部108幢樓主體結頂。亞運村為10000余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近4000名技術官員和約5000名媒體人員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保障服務。2021年12月29日,亞運村正式竣工。
比賽場館建設做到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力求節儉、絕不鋪張,除了杭州,同時還會充分整合紹興、嘉興、湖州、淳安等杭州都市經濟圈范圍內,以及寧波等濱海城市現有的場館資源。圍繞“互聯網+體育”這個概念,“智能亞運”可望得到廣泛應用,包括實現賽事報名、服務的智能化等,如通過互聯網的“一鍵通”,運動員在出征前就能準確了解組委會提供的賓館、交通、接站、志愿服務、賽事編排等信息。
2022年3月31日,歷時近5年建設,杭州2022年亞運會、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全面竣工并通過賽事功能綜合驗收。
4月25日,淳安亞運分村進入試運營階段。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建設有56個競賽場館,以“杭州為主,全省共享”的原則,分布在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各地。其中,新建場館12個、改造場館26個、續建場館9個、臨建場館9個。另有31個訓練場館、1個亞運村和4個亞運分村(運動員分村)。場館建設秉承“綠色、智能、節儉、文明”辦賽理念,確保滿足賽事要求,助推城市建設,展現城市形象,服務市民群眾。
2023年2月12日消息,一種6G相關技術已在杭州亞運場館里測試。智能超表面,可智能控制眾多反射單元,將空間中彌散的電磁波有效聚集到信號弱的地方,實現更高效和更均勻的信號覆蓋。 杭州亞組委通過一系列測試賽檢測場館設施運行情況,確保賽時萬無一失,達到最佳狀態。
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
2021年9月14日,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火炬“薪火”同款3D版數字火炬正式發布。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作為數字時代的全新形式,寓意本屆亞運會希望通過數字化探索和創新,讓更多人能有機會擁有亞運火炬,并成為亞運精神的傳遞者。此外,擁有唯一編號、永久存證、不可復制以及不可篡改的數字火炬,也能讓收藏者擁有一份專屬的亞運記憶,讓杭州亞運會成為一屆人人可參與的體育盛會。本次發布的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是一種數字收藏品,每個火炬都有獨一無二的限量編號,共計限量發行2萬個。
杭州亞運會主題口號
杭州亞運會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
“智能”:辦會理念中最能體現杭州特色的就是“智能”。亞運會的智能無處不在:場地周邊的智慧燈桿,所有場館布滿的5G系統、新能源充電樁、物聯網設備、可視化的場館運維平臺,4K超高清轉播。
大運河亞運公園做了一整套智能化配套,比如賽時即時計分系統,路燈自帶“5G”,除了照明功能,還是一個個小型信號發射塔。同時,引入無人駕駛接駁系統,配置無人機、無人駕駛的物流配送,2~7歲萌娃代步系統等。
基于VR和5G技術的智能觀賽,打造全新的沉浸式觀賽體驗。富陽水上運動中心有配套賽事直播的VR眼鏡。激流回旋和皮劃艇賽道長250米,靜水賽道長2150米,觀眾無法定點觀看全程比賽,VR機位有助于觀眾實現賽場任一位置的360°觀賽。
“綠色”:杭州亞組委研究編制了一系列綠色環保標準,涵蓋了綠色建筑、健康建筑、室內環境控制等方面,其中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的制定,成為國內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場館建設首創。場館建設注重場館和生態的有機結合,富陽、桐廬、淳安等錢塘江流域場館都把富春山水、千島湖景等元素充分和場館融合,既彰顯杭州獨特的人文底蘊,又保護了生態文明。
“節儉”: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57個競賽場館中,只有12個為新建場館,占比僅21%,這在歷屆亞運會中是比較低的,其余場館則進行改建。
“文明”:亞運場館是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標準打造,彰顯城市包容性和人文關懷。同時,場館設計凸顯文化特色,34000塊旋轉百葉,富陽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把《富春山居圖》從畫紙搬到現實;杭州奧體中心綜合訓練館設計成良渚玉琮的形狀,讓中華五千年文明精華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