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證作文素材
2017教師資格證作文素材
二、教師職業責任-教書育人
教師的天職和核心任務是教書育人,這是一份意義重大及具有價值的職業。國考教資命題組也想在考試中測量考生對于教師自身職業的理解,順便檢測是否有相對的責任意識。在近幾年的高考題材中也出現了關于責任的主題,教師資格證尚沒明確出現過,但17年的兩次考試,很有可能出現。下面將引入一份曾出現的高考題目,各位考生可以看看,你是否找出了責任的主題呢?
作文題目:船主讓漆工給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順便將漏洞補好了。過了不久,船主給漆工送了一大筆錢。漆工說:“工錢已給過了”。船主說“這是感謝補漏洞的錢。”漆工說:“那是順便補的。”船主說:“當得知我的孩子們駕船出海,我就知道他們回不來了。現在他們卻平安歸來,所以我感謝你!”考生根據材料自擬題目,寫800字作文.
三、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六個核心要求之一,在《教師法》中也有明確規定,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能力是教師的義務,《中小學教師專業標》也確保一名合格教師需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在這么多法律文件和條文中出現的內容,教師資格證作文定會有相應的考察。如果考察的材料中出現了一個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各方面素養或不提升自身將難以生存和持續等意思,那就是圍繞著終身學習的主題。
四、定向和指導
教師的職業可以說是為學生的成長指明正確且便捷的路線,為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展確定合理的方向。在考試材料中,如果出現人生中最需要找到自己努力和奮斗的目標或人生如同大海,茫茫之中,需要找尋方向時,各位考生應著力地從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成長和發展入手。
五、堅持和奮斗
成功在于堅持,勝利在于不斷奮斗。無論是對于教師或者學生,在人生或學習路上刻苦向前拼搏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和經歷。而這類主題在各式考試中出現多次,教師作文也不乏有機會出現。在材料中這類主題的材料定會圍繞著每個人的成功是取決于持續不斷的學習和下功夫。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寫作技巧
(一)命題方式—材料作文為主,話題作文、命題作文為輔
縱觀歷年國考教師資格證中的教育寫作真題,不難發現,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教育寫作的命題方式都是以材料作文為主,只有個別年份出現了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
當然材料作文主要有兩種常見的出題形式:
一是只提供材料,讓考生進行寫作。比如2013年上半年的出題方式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對教師的期望,也是他師范教育實踐的指導思想。有人說: “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所以‘學高’太重要了。”也有人說:“教師以育人為天職,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身正’最重要。”...... 那么,你的看法呢?請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像這樣的材料作文,學生就可以自選角度去進行分析和寫作,往往是范圍比較廣,靈活度也大些。但是作為教師資格證的考試,還是應該圍繞著教師的主題進 行寫作。雖然材料中是“學高”和“身正”兩方面可以擇其一,但是建議考生還是選擇兩者兼顧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新型的教師不僅要能教書,還要達到較好的育人效果。
二是材料加上一定的話題或限定一定的范圍。比如2011年下半年中學的出題方式:閱讀下面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材料1——亞米契斯《愛的教育》:倡導諒解與友愛。材料2—— 陶行知:“愛滿天下。”材料3——豐子愷在談到他的老師時說,李叔同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丐尊先生是“媽媽的教育”。材料4——冰心:“有愛就有教 育”。請聯系現實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圍繞“愛與教育”,寫一篇不少于1OOO字的論說文,題目自擬。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像這樣的作文,給出了一些材料,其實目的是為了幫助考生理解“愛與教育”的深層關系,所以,考生可以在主題明確的情況下,找出一些相關材料論證“愛與教育”關系。并且能夠提出自己的獨到觀點,做到有理有據。
一般來講,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比較簡單,立意上不會出現偏差,所以在此就不詳細論述。
(二)考查內容—教育教學、教師話題、教育現象、觀點探究等。
在資格證考試全國化的大背景下,出題的材料內容也有著一定的規律。從這幾年的考試內容來看。主要分成以下幾大類:
1、教育教學類。
如2012年幼兒園的考題——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有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從教育角度立意,寫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像這樣的考題,其實就是考查考生對幼教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如何將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此類考試題目中,要做到,有 一定的教育理念支持,也要有自己的明確觀點。
2、教師話題類。
如2013年的關于“學高”好,還是“身正”好的材料作文(材料上文已給出),其實本質上就是考官想通過考生寫的作文,看一下考生心里對教師這一形 象的正確認識。像此類考題,考生在行文時一定要結合著優秀教師的標準進行寫作,這樣才符合新型教師的標準也能契合考官想要的答案。
3、教育現象類。
如2012年下半年小學的作文。一位母親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于國家……而父親白天忙 于工作,晚上回來又常常看書。愛子心切的母親終于忍不住說:“你別只顧你的公事和看書,你也該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兒子啊!”父親意味深長地說:“我時時刻 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這樣的材料作文很明顯是將教育現象轉化成一則材料,引發考生的辯證思考。透過這則現象,考生要能夠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也可以由家長教育孩子引申到作為教師,應該怎樣去教育學生,這樣就能將材料和考試內容進行有機結合。
4、觀點探究類。
如2014年下半年小學的考題——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的,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培根說:“外在 的偶然因素經常影響人的命運,但人的命運主要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像這類考題, 給考生提供幾個觀點,讓考生從觀點中自選角度去寫作。要想寫好文章的提前是必須對名人名言的觀點考生有自己正確的認識,從而確定文章角度和寫作思路。
綜合素質作文范文:論教師的角色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深入實施,那么新課改應該怎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將怎樣定位?教師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教師的角色是什么呢?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就將教師定位于知識的權威者。在我們眼中最經典的教師形象就是一位滿腹經綸的長者。課堂上這位長者總是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學生要么凝神傾聽,要么低頭記錄。教室里除了教師的聲音之外,一片肅靜……盡管這么多年來一直在講實施素質教育。但常常是教師們一面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一面依然保持著原有的教師角色定位和課堂模式。新一輪課程標準的實施,使教師的角色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要求教師在新一輪課改中快速地轉變觀念,進行角色的轉換。
首先,教師首先應當是學習者。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應該是每一個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并增長知識、拓展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現今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如果教師抱著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知識以及陳舊的專業知識而不加以更新,勢必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見教師的再學習的重要性。
其次,教師應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能夠設計出具有科學性、實效性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將是教師必須扮演的角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書本”的觀念,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必須站到學生中間去,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去開發活動課程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其次,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轉變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應該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積極地“旁觀”.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實驗、討論或經歷行為與道德體驗形成經驗,轉化為知識和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再次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幫助學生審視反思、收集信息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進行學習評價。總之,教師要做到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就必須在知識面、理論水平、認識水平、洞察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備較高的修養,否則就不能很好地擔任這一角色。
最后,教師還應該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這是本次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它賦予了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權力.尤其是在校本課程的層面上,要轉變消極的課程實施者的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現,促使教師在教學中一改“教書匠”式的教師形象,學會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這一新的角色的轉變將有利于確定教師的研究地位,樹立新的教師形象,它必將對教育教學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應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為
看過“2017教師資格證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