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證高中音樂重要考點
2017教師資格證高中音樂重要考點
1.音樂專業知識:如掌握和運用與高中音樂教學密切相關的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等音樂學科專業知識、理論與技能等。
2.音樂實踐能力:如具備音樂鑒賞能力、音樂表演能力(演唱、演奏、自彈自唱)、指揮能力(合唱或樂隊)與創編能力(歌曲創作或改編、配器)。
3.音樂基礎知識:如掌握中外音樂史發展脈絡,熟知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具備與高中音樂教學密切相關的中外多元音樂文化及舞蹈、戲劇等姊妹藝術知識。
4.音樂理論素養:如了解音樂美學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關注與時代同步發展的音樂學科最新信息與動態。
5.音樂教學論:如熟知高中音樂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掌握《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內容與要求,了解世界著名音樂教育體系。
6.教學重難點:能依據高中音樂課程基本理念,針對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文化水平及成長需要,運用學科知識選擇與處理教學內容,把握重難點,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進行音樂教學設計。
7.教學三維目標:能夠依據高中音樂課程基本理念、音樂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進行課堂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能夠關注學生主體,突出學科特征,體現多維目標。
8.教學過程:能夠依據高中音樂課程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目標和學生狀況,進行教學過程設計,能夠選擇多種方法與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與步驟。
9.教法運用: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運用教授方法,采用多樣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積極完成模塊教學任務。
10.學法運用: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有針對性地采用學習方法,積極完成模塊教學任務。
11.學情把握:能夠利用自身音樂特長,創設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音樂表現自信心。
12.課堂氛圍:能夠對課堂音樂教學進行有效地組織與調控,重視教學現場的生成意義與課堂環境、資源的客觀變化,。
13.教學策略:能夠在課堂中體現一定的教學策略,強調情感體驗,重視比較鑒別,能夠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并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14.合作學習:關注合作探究,注重目標達成,強調教學過程的學生參與,鼓勵學生在互動、互助中達成學習目標。
15.評價機制:能夠堅持發展性、開放性、過程性、自主性評價原則,以評價促發展,能夠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維目標貫穿評價始終。
16.評價的結合:能夠對學生音樂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多元評價,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17.評價方式:掌握自評、他評、互評等多元評價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狀況,培養音樂學習自信心。
18.自我評價:能夠對音樂教學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針對問題及時提出改進音樂教學的方案與措施。
19.教學實施:能夠依據高中音樂課程基本理念、音樂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進行課堂音樂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
20.綜合能力:如音樂素養、音樂視聽、音樂關注、音樂范圍等。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備考指導
考情分析:
教學設計題為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第四大題,分值為35分。一般會設置三個問題,前兩問15分,第三問20分。35分被拆分成三個問題,從程度上來說削弱了考題的難度,更容易取得分數。因此,以下我們將針對最復雜的考察形式,即35分完整的教學設計題來進行案例解析。
高分技巧:
1、層級分明,字跡工整。
2、環節新穎,條理清晰。
3、緊扣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五點)
案例:
《沈心工和李叔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堂樂歌的學習了解中國二十年代初期的音樂發展,逐步產生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學習興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聆聽沈心工和李叔同的代表作品,感受學堂樂歌的風格特點。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學堂樂歌對我國近現代音樂史的作用及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并了解其作品的風格特征
【難點】了解中國近現代史對音樂發展的意義,嘗試為熟悉的學堂樂歌重新填詞。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1)聆聽現代校園歌曲
① 教師播放校園歌曲《同年》、《蝸牛》、《白樺林》,帶領學生一起哼唱并感受校園歌曲旋律的舒緩柔美,節奏的輕快活潑。提問學生自己所喜歡的校園歌曲。
學生回答
(2)回到最初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
① 教師提問學生最早的校園歌曲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最早的校園歌曲是從1912年出現的,那時候不叫校園歌曲,他有另一個名字叫“學堂樂歌”
② 教師提問學生學堂樂歌時代的歷史背景,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并帶領學生走進民國時代走進學堂樂歌。
2、新課教學
(1)學生自主學習書本內容
問:①學堂樂歌的概念?
②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內容、影響和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2)聆聽沈心工《體操—兵操》
問:①從歌詞上分析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②從節奏、速度上分析作品的特點。
③從旋律上體驗調式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作品為一段體,歌詞淺顯易懂,意味深長,號召兒童做兵操,強身健體保家衛國,身體強壯是民眾走出水深火熱生活的根本,不僅要喚醒民眾鍛煉身體,還要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祖國強大人們才會真正幸福,曲調簡潔、朗朗上口,易記,節奏緊湊,歡快的五聲調式。
教師鋼琴伴奏,師生合作共唱此曲。
(3)聆聽李叔同《祖國歌》
①請同學們從音樂要素方面分析此曲,對比沈心工的《體操—兵操》談談兩首作品的異同,學生總結學堂樂歌的特點。
3、拓展延伸
(1)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分享課前查找的歷史背景資料并一起探討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2) 生生合作用課堂中所熟悉的曲調,依曲填詞并歌唱
設計意圖:生生分組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臨時做一位詞作家,感受創作校園歌曲的樂趣。
4、教師小結
了解學堂樂歌這個特殊時期的歷史產物,認識了學校音樂教育奠基的先人——沈心工、李叔同等老一輩音樂教育家,還嘗試了選曲填詞的創作,但這只是開始,課后希望有更多同學積極參與創作,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展示我們美好校園,謳歌我們美好生活。
五、板書設計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整理
2.2017教師資格證考試注意事項
3.2017年教師資格證備考攻略
4.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詳細流程
5.2017教師資格證現場確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