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預測
2017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預測
●預測考點:學前兒童心理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征的方法。觀察法是研究幼兒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2)實驗法——自然實驗法: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
(3)談話法和作品分析法: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
(4)調查訪問法: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預測考點: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知發展階段
年齡 | 階段 | 重要特征 |
感知運動階段 | 0~2歲 | ①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②獲得了客體的永恒性(9~12個月) |
前運算階段 | 2~7歲 | ①“萬物有靈論”;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③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
具體運算階段 | 7~11歲 | ①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守恒性);②自我中心性;③思維具有可逆性 |
形式運算階段 | 11~16歲 | ①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②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
●預測考點: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穩定性:3歲兒童能夠集中注意3~5分鐘;4歲兒童能夠集中注意10分鐘左右;5~6歲兒童可集中注意15分鐘左右,甚至可達到20分鐘。
(2)注意的廣度:在同一瞬間所把握的對象的數量。
(3)注意的轉移:人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事物轉到另一事物上去。
(4)注意的分配: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
●預測考點:空間知覺
(1)方位知覺:3歲僅能辨別上下;4歲開始辨別前后;5歲開始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鏡面示范”;7~8歲才能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
(2)深度知覺:吉布森和沃克設計“視崖”實驗——6個月大的嬰兒已有深度知覺。
(3)形狀知覺:由易到難的順序是“圓形→正方形→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五邊形→梯形→菱形”。
●預測考點:遺忘的規律
19世紀末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遺忘曲線”。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
●預測考點: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1)社會生活環境。
(2)幼兒日常的生活環境。①家庭的影響: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教養方式(關鍵因素)。②同伴相互作用: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強化兩個方面。③移情(最根本、最內在)。
●預測考點: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最大的特點是其目的性。
影響因素:①父母的懲罰;②榜樣;③強化;④挫折:攻擊性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預測考點:中外教育家及其思想
(1)陳鶴琴被譽為“中國的福祿貝爾”“中國幼教之父”:①1923年創立中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南京鼓樓幼稚園;②創建了“活教育”理論體系;提出“五指活動”形式;提出了“整個教學法”,又稱為單元教學。
(2)陶行知是興辦鄉村學校的先行者,創辦了南京市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后改名曉莊學校;確立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
(3)杜威是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教育原則;提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基本原則。主張把課程和教材建立在兒童現在的生活經驗基礎上。
●預測考點:教育的一般原則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2)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3)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4)充分利用兒童、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的原則。
(5)發展適宜性原則。①提出:美國幼兒教育協會針對當時美國幼教界普遍出現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等傾向而提出的。②含義:一是年齡的適宜性,二是個體適宜性。③啟示:學前教育的出發點和最后歸宿都是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促進每一個兒童在現有的水平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發展。
●預測考點:動物咬傷——蟲咬傷
(1)蟲咬傷:黃蜂和黃刺蛾幼蟲(洋辣子)蜇傷。蜂和洋辣子刺傷時,可先用橡皮膏把插入皮膚內的刺粘出來,用肥皂水涂于傷處。若為黃蜂蜇傷,因黃蜂的毒液呈堿性,可將食醋涂于傷處。
(2)寵物咬傷:立即、就地、徹底清洗傷口。沖洗傷口一是要快;二是要徹底;三是傷口不可包扎。
●預測考點: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1)幼兒的無意注意占優勢。3歲前兒童的注意基本上屬于無意注意。容易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誘因有如下兩大類:①刺激比較強烈,對比鮮明,新異和變化多動的事物;②與幼兒興趣、需要和生活經驗有關系的事物。
(2)幼兒的有意注意初步發展。①幼兒的有意注意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②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的要求下發展的;③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④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動中實現的。
●預測考點: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
(1)無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發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3)幼兒想象的夸張性。①表現: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混淆假想與真實。②原因:認知水平的限制;情緒的影響;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預測考點:幼兒情緒情感的培養
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成人的情緒控制;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轉移法、冷卻法、消退法);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反思法、自我說服法、想象法)。
●預測考點: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的原則;開放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安全性原則。
●預測考點:幼兒園心理環境創設的要求
(1)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2)創設寬容理解的環境。
(3)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①師幼關系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獲得關愛;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獲得安全感;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之間建立同伴關系;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②建構良好師幼關系的策略: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念;科學定位教師的角色;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提高教師素養,實現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
(5)形成良好的幼兒園風氣。
●預測考點:主題活動《春天到》
中班主題活動《春天到》
【總目標】
(1)能通過各種感官和途徑認識、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個美麗的萬物生長的季節。
(2)能用說、唱、畫等各種方式表征春天,體驗創作的快樂。
(3)感受大自然美麗的景象,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
活動一 《找春天》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感官尋找和感受春天,了解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
2.感受大自然美麗的景象,激發幼兒觀察和認識春天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口袋、布袋。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向幼兒交代活動的內容、地點,進行安全教育。
二、幼兒去紫金廣場附近,觀察春天的景色,認識一些樹、花、草。
三、抓春風
1.今天我們動動腦筋把春風抓起來,把它藏在口袋里,別讓她溜走了。
2.(幼兒分散)用口袋抓春風。
3.說春風:(1)你抓到春風了嗎?春風在哪里?(2)聞聞你口袋里的春風,你聞到了春天的味道了嗎?
(幼兒自主回答)
老師:我聞到了小草的清香,春天來了,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綠油油的一片。
小結:許多小朋友聞到了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小樹、春風的味道,春天來了。
四、交流分享
1.你還在哪找到了春天?
2.春天怎么樣?
3.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活動延伸】
找一找你身邊的春天。
活動二 《春姑娘》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春天的基礎上,鼓勵幼兒把自己想象中美麗的春姑娘來臨時的景象畫下來。
2.布局合理,突出春的特征。
【活動準備】
已觀察過春天、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
1.幼兒講講對觀察到的春天的印象,互相交流。
2.樹長出了嫩芽,迎春花開了,春姑娘在播灑花種,燕子飛來了等。
二、畫畫
1.幼兒愿意畫“春姑娘”,鼓勵幼兒大膽地落筆,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2.布局合理,有重點地畫。
3.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圍繞主題畫畫。
三、講講
幼兒講講自己畫的內容,互相交流、欣賞。
【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和小朋友說一說春姑娘的樣子吧。
活動三 春游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春季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認識春季農作物。
2.培養幼兒團隊精神,體驗郊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干糧、飲料、塑料布,各組旗幟。
2.請家長事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孩子不亂跑,排隊時跟著前面的小朋友。過馬路時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小朋友穿輕便的服裝,以方便步行。
4.帶適量的零食,并每人準備好一個垃圾袋,教育孩子保護環境。
5.小朋友8:30分來園,并請家長陪同。
【活動過程】
1.8:30分教室集中,告訴孩子春游的一些注意事項,做好點名工作。
2.9點組織本班幼兒排隊,以班級為單位徒步去公園。
3.組織開展活動。
活動一:帶領全體幼兒及家長游覽公園,觀察春天里大自然的變化。
活動二:集體親子小游戲《剪羊毛》。
1.家長和幼兒身上夾好夾子。
2.請家長抱起或背起幼兒去“搶”其他親子身上的夾子夾到自己身上,在規定的時間內,看看哪組家庭拿到的夾子最多。
3.活動結束,家長帶領孩子回家。
【注意事項】
1.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兒在活動地點不擁擠,不亂跑,不離開老師和家長指定的活動范圍。
2.攜帶急救用品,以防幼兒突發事件。
3.家長與幼兒穿大小合腳的運動鞋。
4.自帶適量零食和飲料,杜絕浪費;并注意公共場所的衛生工作。
5.家長請帶好自己的身份證(xx戶口薄)。
2017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預測考題精編
1.提出“兒童中心論”的是( )。
A.陶行知
B.杜威
C.蒙臺梭利
D.皮亞杰
【答案】B。
2.提出“活教育”理論,強調“活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現代化的中國人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蒙臺梭利
C.陳鶴琴
D.張雪門
【答案】C。解析:陳鶴琴,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創建了“活教育”理論體系。
3.發展適宜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個體適宜性,二是( )。
A.性別適宜性
B.年齡適宜性
C.心理適宜性
D.個性適宜性
【答案】B。
4.當教室中一片喧嘩聲時,教師突然放低聲音或停止說話,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B.與幼兒的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C.在成人的組織和引導下,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動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
【答案】A。
5.爸爸對哭泣的妞妞說:“閨女這淚雨不小,快去拿把傘遮雨,不遮就淋濕了。”當爸爸真的拿出一把傘撐開,妞妞破涕為笑。爸爸幫助妞妞調節情緒的方法是( )。
A.轉移法
B.消退法
D.討論法
C.冷卻法
【答案】A。
猜你感興趣:
1.2017教師資格證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
2.2017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帶答案
3.2017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解析
4.2017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