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題帶答案
2017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題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8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某校學生陳功,性格內向,一次數學考試不及格,班主任王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你還‘成功’呢,你干脆改名叫‘失敗’吧,叫‘失敗’多好,還是‘成功之母’。”關于王老師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B.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C.維護了教師的權威
D.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
2.劉老師在班委換屆之前廣泛聽取了學生的意見,并鼓勵學生勇敢地參加競選。劉老師的這一做法體現了他作為班主任具有的( )。
A.因材施教理念
B.無私奉獻精神
C.民主工作作風
D.團結合作精神
3.某學校廢除了單一的考試評價制度,而代之以“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的評價標準。學校的做法( )。
A.錯誤,沒有體現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B.正確,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C.正確,體現了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D.錯誤,沒有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4.小輝在班里十分淘氣,是全校聞名的“搗蛋大王”,常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許多老師都說他不可教也。劉老師卻與他交起了朋友,給他講了許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小故事。最后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從此,他發奮學習,一路“過關斬將”,最后考上上海同濟大學。這說明劉老師( )。
A.能夠看到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B.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C.能夠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能夠培養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5.下列關于學校開除小學生,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嚴重違法的小學生,學校可以直接開除
B.對于問題學生,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學校可以開除
C.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開除學生
D.對于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先給予批評教育,教育無果者,才可開除
6.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選項不處以行政處罰的是( )。
A.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B.父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
C.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虐待、歧視未成年人
D.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
7.課間休息期間,小學生段某前往學校小賣店買了一瓶飲料,結果因為過期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對這起事故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的是( )。
A.學校
B.小賣店店主
C.本人
D.食品安全局
8.劉某在上班的路上撿到了八歲孤兒小丁,公安局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根據法律規定。應該將小丁送往由民政部門設立的( )收留撫養。
A.當地居委會
B.兒童福利機構
C.少年宮
D.希望小學
9.某小學一位教師孫某和學生王某在課堂上發生矛盾,課后,該教師氣憤不過,在王某放學回家路其打成重傷。對于王某的傷害,依法承擔責任的是( )。
A.王某及其家長
B.學校和孫某
C.孫某
D.學校
10.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 )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A.二十四
B.十二
C.三十六
D.八
11.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這些做法都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 )。
A.均衡發展
B.公平公正
C.全面實施
D.重點發展
1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我們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 )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
A.分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導生制
D.導師制
13.某小學的一位教師。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但對學生要求非常嚴厲,課堂上如果有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題目出錯。就會嚴厲訓斥,最嚴重的一次,他竟一怒之下拽著學生的頭發往黑板上撞,并用非常難聽的話謾罵,這位老師的行為( )。
A.不合理,沒有做到關愛學生
B.不合理,沒有做到為人師表
C.合理,做到了愛崗敬業
D.合理,做到了愛國守法
14.劉老師大聲批評遲到的同學,但自己本身也遲到了,于是,有幾位同學在嘰咕:“自己也遲到。”一個女同學正在向旁邊的同學使眼色,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此時,劉老師應該( )。
A.若無其事,繼續上課,保證教學進度
B.承認錯誤,保證下不為例,然后繼續批評遲到的同學
C.承認錯誤,自我批評,借此機會簡單進行紀律教育,然后繼續上課
D.停止批評學生。繼續上課.下課處理
15.“教師服裝要表達的信息是尊嚴而不是刻板,是美麗而不是妖艷,是自信而不是寒磣,是高雅而不是富貴,是大方而不是怪異。”這主要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 )的要求。
A.愛崗敬業
B.為人師表
C.關愛學生
D.教書育人
16.家長陳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她聽說女兒班上的同學家長大都是有關系的,如果不送禮,怕老師會不重視孩子。在送禮的情況下,老師難免會對相關的學生多些“關照”。老師這樣的行為違背了( )的職業道德規范。
A.依法執教
B.愛崗敬業
C.廉潔從教
D.熱愛學生
17.德拉克羅瓦的代表作品是《自由引導人民》,他創作這幅畫的歷史背景是( )。
A.美國獨立戰爭
B.俄國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法國大革命
18.我國古代對于不同的朋友關系有不同的稱謂.下列選項中.用于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的稱謂是( )。
A.金蘭之交
B.刎頸之交
C.竹馬之交
D.忘年之交
19.目前世界上的磁懸浮技術主要有( )。
①常導電式磁懸浮②超導電動磁懸浮
③永磁懸浮④粒子束懸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下列選項中,作家和作品對應正確的是( )。
A.羅貫中《西游記》
B.施耐庵《三國演義》
C.蒲松齡《水滸傳》
D.曹雪芹《紅樓夢》
2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老舍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
A.祥子
B.秦二爺
C.祥林嫂
D.祁老人
22.下列選項中,少數民族與民族節日對應不正確的是( )。
A.壯族——銅鼓節
B.苗族——三月三歌節
C.彝族——火把節
D.傣族——潑水節
23.下列事件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作者有關系的是( )。
①挾天子令諸侯②官渡之戰
③赤壁之戰④八王之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4.第一幅具有立體主義傾向的畢加索的作品是( )。
A.《格爾尼卡》
B.《亞維農少女》
C.《照鏡子的姑娘》
D.《吉他與酒杯》
25.在電影《英雄》中為了表現出電影的古老韻味,曾在電影中成功使用了古琴這種樂器.古琴屬于哪一種樂器?( )
A.拉弦樂器
B.吹管樂器
C.彈撥樂器
D.打擊樂器
26.Word中文件1.doc經過編輯后另存為文件2.doc,此時( )。
A.文件1被文件2取代
B.文件1和文件2同時存在且內容完全相同
C.文件1和文件2同時存在,文件1中存放編輯前內容,文件2中存放編輯后內容
D.文件l和文件2同時存在,文件2中存放編輯前內容,文件1中存放編輯后內容
27.如下圖所示,在Excel Al單元格中輸入2^3,則該單元格將( )。
A.顯示8
B.顯示6
C.顯示5
D.顯示2^3
28.甲、乙、丙、丁四位球迷有一段對話。甲說:“Y球隊能進入決賽。”乙說:“如果X球隊能進入決賽,那么Y球隊也能進入決賽。”丙說:“我看Y球隊不能進人決賽,但X球隊能進入決賽。”丁說:“X球隊不能進入決賽。”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對的,那么可以推出( )。
A.X和Y球隊都能進入決賽
B.X球隊不能進入決賽,Y球隊能進入決賽
C.X和Y球隊都不能進入決賽
D.X球隊能進入決賽,Y球隊不能進入決賽
29.高中同學聚會,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成了教授、作家和。
另外:
(1)他們分別畢業于數學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稱贊中文系畢業者身體健康;
(3)物理系畢業者請教授寫了一個條幅;
(4)作家和物理系畢業者在一個市內工作;
(5)乙向數學系畢業者請教過統計問題;
(6)畢業后,物理系畢業者、乙都沒再和丙聯系過。
則可知( )。
A.丙是作家,甲畢業于物理系
B.乙畢業于數學系
C.甲畢業于數學系
D.中文系畢業者是作家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l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陳老師上地理課時發現課代表王剛心不在焉.特別不耐煩。于是他下課之后和王剛進行了交流,他發現王剛已經掌握了課堂上的內容。陳老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讓他不隨堂上課,節約出的時間,自己去查資料、研究問題、學習更多的知識呢?對于陳老師的設想,學校表示非常支持,對王剛實行了單科免修。
從此,每當上地理課時,圖書館里多了一位小讀者。陳老師的工作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給王剛提供相關的課題,指導他查閱相關資料,解答他提出的問題,教他撰寫小論文。一個學期下來,王剛的小論文《植被保護與資源開發》一文獲得全國中學生小論文評比優勝獎。
問題:
運用學生觀的知識,評價陳老師的行為。(14分)
31.材料:
張老師在某小學任教20多年,他深受學生喜愛。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要求老師們要調整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實踐環節。張老師知道學校的要求后就主動調整教學內容,并聯系了企業,讓同學們到企業實踐,同學們都掌握了一技之長。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霧霜下的中國不美麗
這幾天.多個城市再度被霧霾籠罩。這似乎已成常態的霧霾天氣,讓民眾很焦心。惡劣的空氣質量不再只是一個警告,而是已成切實的危害。一些患者在霧霾的侵襲下,走進了醫院。
霧霾天氣的不斷出現,讓人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已經到了一個非轉型不可的階段。
事實上。霧霾的影響,已不僅僅傷害人的健康。看看媒體上那些占據主要版面的報道吧:高速公路被迫關閉,許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業在政府部門的緊急指示下停工……這是一幅多么亂哄哄的圖景。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首先要明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條死路。環保部門須制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并力求不打折扣地執行。前者涉及的是未來如何發展的問題,后者則跟環境制度的完善與執行聯系在一起。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能源結構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業的排放,是降低汽車尾氣的污染量。在這個過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為一己之政績而不顧環境者,仍會存在;為一企業之利益而阻礙治理的力量。仍會存在:環境系統中為小部門甚至個人私利而執法不嚴的情形,仍會存在。對抗環境污染.不會是一個單純的挑戰,其中一定夾雜著許多人為的、利益的因素。這些因素使得問題更為復雜。
霧霾天氣的不斷出現。也在警告所謂汽車時代的沉重代價。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審視。汽車尾氣污染量的下降,顯然有賴于每一個車主的努力。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在其名作《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早就論證過,所謂理性的“經濟人”難以為集體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動。很多人總想著“搭便車”,由別人來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結果,少有人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標也往往成為泡影。呼吁全民為治污擔起責任的時代命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出集體行動的困境,要在觀念層面達成共識,內化為各自的理念,并將理念轉成實踐。
霧霾下的中國.不是美麗中國.是打破糾結、直面環境挑戰的時候了!
(選自《第一財經日報》,有改動)
(1)霧霾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分)
(2)聯系全文,請談談對文中最后一句話的理解。(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3美元。在當時,13美元是筆不小的數目,足可以買125只生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么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3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你要還我。”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了13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后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
請根據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從教師職業的角度出發,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下一頁查看>>>2017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