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學》絕密考點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發表的《大教學論》奠定了班級授課制的理論基礎。
(二)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長、教導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課老師的協調者
4.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二、班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具體任務如下:
(一)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二)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三)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生活和活動
(四)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工作
(五)協調各任課教師的l作
協調本班各任課教師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經常主動與任課教師聯系。
二是調節各門學科的學習負擔。
三是慎重處埋學生與任課教師的關系。
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學生、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建立學生檔案、個別教育、班會活動、協調各種教育影響、操行評定、寫好工作計劃與總結。
一、小學班重任的常規工作
(一)了解學生
班主任r解學生一般采用如下四種方法:觀察法。
談話法。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調查訪問。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二、個別教育工作
(一)先進生I作
(二)后進生工作
后進生通常指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不太守紀律的學生。后進生是一個相對概念,運用時應謹慎。
1.后進生的心理特征
后進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
(1)不適度的自尊心
(2)學習動機不強
(3)意志力薄弱
2.后進生的教育
做好后進生工作,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要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應注意如下幾點:
(1)關心愛護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三、班會活動的組織
(一)班會及其特征和種類
班會有三個特點:集體性、自主性、針對性。
班會一般有三類:常規班會、生活會和主題班會。
(二)主題班會及其組織形式
1.主題班會的概念與形式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依據教育目標,主題班會是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
四、班集體的培養
(一)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1.班集體的基本特征
班集體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明確的共同目標,當班級成員具有共同的目標定向時這是班集體形成的墓礎。
(2)一定的組織結構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
(4)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2.班集體的教育作用(略)
(二)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