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教育與教育學(2)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開展教育科研;而要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就必須懂得并能夠熟練地運用一些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比較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
1.觀察法
(1)概念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
的、有計劃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觀察法在教育科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科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優、缺點
因為觀察法是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除了應用廣泛、操作簡易之外,所得材料也比較客觀真實、可靠性較高。
當然,觀察法除前述的優點外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由于受時空、人員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觀察對象的數量較少,因此結果的代表性不強;觀察所得以描述性的結果居多,難以進行數量化的統計處理;觀察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有時觀察者希望看到的情況卻不一定發生,只能耐心等待?;蛘唠m然情況發生了,卻難以確定在眾多因素的作用之下,現象的出現究竟是由哪一原因引起的。而且就同一現象,不同的觀察者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的主觀因素往往影響著研究的結論。所以,觀察法存在著被動性、偶然性及片面性的不足。
(3)觀察法的運用 觀察研究大致包括以下程序:
?、倜鞔_觀察的目的和意義
要確定在觀察中需要了解些什么情況、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實材料,要回答清楚為什么觀察這一問題。
?、诖_定觀察對象
確定觀察對象,一方面要考慮研究的具體需要,另一方面要考慮對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時還要確定觀察的時問、地點、內容和方法。
?、巯嚓P資料的準備
通過資料檢索、專家訪談等形式,搜集有關觀察對象的文獻資料,并進行閱讀分析,對所要求觀察的條件建立一個最一般的認識,為觀察做好充分準備。
④編制觀察提綱
這樣做是為了使觀察人員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要收集什么資料等做到心中有數,以增強觀察的針對性,提高觀察實效。
?、輰嵤┯^察
該環節是觀察法的核心,觀察過程實施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研究的成敗。因此,要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全面而系統的觀察。
?、拶Y料收集記錄
記錄是觀察的關鍵,如果沒有真實全面的記錄,那么不論觀察的前期工作準備得多么嚴密,都將徒勞無功。
?、卟牧系恼砼c分析
由于觀察所得材料往往內容龐雜、散亂,因而及時整理就顯得尤為必要。而且資料整理過程也是研究者思考、分析的過程。
?、嘧珜懷芯繄蟾?/p>
依據觀察獲得的材料,對某一教育現象的本質及發展變化的規律進行分析、探索,寫出陳述觀察結果的報告。
2.調查法
(1)概念所謂調查法,是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
搜集有關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的資料,獲得關于教育現象的科學事實,并形成關于教育現象的科學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調查法是教育科研中一種效益較高且不受時空限制的最常用的收集事實材料的方法之一。如果運用恰當,它可以為研究者提供研究對象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同時也可以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政策、出臺規劃,實施改革提供事實依據。
(2)特點
其一,對一些無法借助于感官去直接感知的現實,如廣大教師對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態度,研究者就可借助于調查法間接地了解。這點也是調查法區別于觀察法的所在。
其二,調查法可以在自然的過程中收集材料,而不必去控制、干預研究對象。這點則是調查法與實驗法的重要區別。
其三,調查法以教育現狀為研究對象,因而區別于以教育史實為研究對象的歷史研究法,不受文獻資料的限制。
(3)優、缺點
調查法具有高效全面、自然可靠、經濟方便等優點。但調查法的間接性決定了調查結果的客觀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被調查者的合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材料或數據的代表性較難把握,容易失真。同時,由于調查法是在自然進程中收集材料的,在解釋問題時往往是由果溯因,因而該法也不能很好地確定現象間的因果關系。
(4)調查法的運用
教育調查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就調查過程的順序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目的和任務,確定調查對象,選擇相應的調查類型和調查方式。②擬定調查提綱,制訂調查方案。
?、圻M行試探性調查,得到被調查對象的一般性認識,據此進一步修改調查提綱及工作方案。
?、軐嵤┱{查。根據修訂后的調查提綱和方案,運用已確定的調查工具開展調查,如發放回收問卷、實地訪談座談等,獲取所需資料和數據。
?、菡碚{查材料,分析調查結果,得出調查結論。
⑥撰寫調查報告。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解釋,給出結論,提出改進的意見、建議和措施。
3.歷史研究法
(1)概念
歷史研究法是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現今教育工作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2)特點
其一,文獻搜集是獲取事實資料的基本方法。任何研究都需要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收集關于研究對象的事實資料,如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實驗法等,而歷史研究卻只能采用文獻檢索和搜集的方法來獲取關于歷史的資料。文獻搜集的全面、系統、真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研究可能達到的水平,文獻搜集、整理和邏輯加工的能力是歷史研究者最基本的功力。
其二,邏輯分析是加工材料形成結論的主要方法。歷史研究,雖然也可能搜集到某些數據資料,卻很少能進行系統的定量分析,它主要采用邏輯分析的方法,從純粹的抽象理論的形態上來揭示對象的本質,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研究事物發展過程的矛盾運動,認識其發展規律并形成科學觀點乃至理論體系。
(3)歷史研究法的運用
?、偈妨系氖占?。要盡可能地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規章制度、決議、規劃、條例等材料;還要收集反映當時教育情況的論著、報告、小說等有關材料。不僅要有文字的史料,還要有非文字的史料。
②史料的鑒別。要用各種方式對收集的史料鑒別真偽,也要區別長期為大家所公認的史料中史實的真偽。
?、凼妨系倪\用。史料鑒別后,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4.實驗法
(1)概念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又稱為主試)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改變研究對象(又稱為被試),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2)特點
其一,實證性。這是說實驗法使研究考察的因果關系凸顯出來,整個呈現于研究過程中,并使這種關系變為可以驗證的東西。這是觀察法和調查法所做不到的,因為二者都不能擺脫無關因素的干擾。
其二,可干預、可重復性。這是指實驗法可以操縱、控制實驗條件,改變研究對象,而且還可以反復進行,使研究的因果關系重復出現,從而使結論變得確定無疑。這些也都是觀察法和調查法無法做到的。
(3)優、缺點
不難看出,實驗法的優點在于:能準確地揭示事物的內部規律和因果關系;研究結果具有普適性,即在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誰來做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可重復性強;另外,由于實驗法不必被動等待研究對象的出現,所以既省時又省力。
當然實驗法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教育實驗多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因而只能盡量減少無關因素的干擾卻無法徹底杜絕,其勢必影響到實驗結果的科學客觀;而且實驗控制有時使實驗情況與實際生活情境存在一定的差異,使所得結論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實際,需要借助于實踐作進一步的檢驗。
(4)實驗法的運用
教育實驗法使用的基本步驟如下:
①實驗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的總體任務是制定實驗研究方案,具體包括:確定實驗研究課題,明確實驗研究目的;明確實驗的理論基礎,制定研究的理論假設;確定、分析實驗變量;選擇被試,進行實驗設計。
②實驗的實施階段
這是實驗的實質性階段。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正確性不僅取決于實驗的設計,還取決于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觀察和記錄。
③實驗的總結與評價階段
這是實驗的結束階段。該階段工作主要包括:對實驗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變量作出相關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實驗結論;評價實驗結論;撰寫實驗報告。
5.行動研究法
(1)概念
行動研究法,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由教育實際工作者與教育專家合作,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實施、驗證、修正而獲得研究結果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2)特點
其一,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為首要目標。
其二,行動研究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注重研究者與行動者之間的合作。
其三,行動研究要求行動者參與研究,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反思。
(3)優、缺點
行動研究法的優點在于:可以及時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其不足則表現為:研究過程不夠嚴謹,計劃性、系統性、控制性較差,因而研究的可靠性不高,代表性不強;行動者本身在觀念、時間、能力等方面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表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況,這些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4)行動研究法的運用
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為了更好地開展行動而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研究。行動者即為研究者,他們采用邊行動邊研究,邊研究邊行動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由于行動研究是“在動態中研究行為”,因此它是一個螺旋式加深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每一個螺旋發展圈都包含著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四個環節:計劃、行動、考察、反思。這四個環節的循環往復、螺旋式前進就構成了行動研究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