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民法精選知識點
政法干警民法精選知識點:法人
3) 法人的財產所有權由法人享有,個人合伙的財產由全體合伙人共同享有。
4) 法人成員僅在向法人投資的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合伙人則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 社團法人與社會團體法人
3. 法人民事行為能力與公民民事行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獨立近世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或資格。而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公民通過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參加民事法律關系
,從而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二者的區別:
1)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在發生和消滅的時間具有一致性。而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在發生和消滅的時間上具有不一致性。
2) 法人民行為能力范圍受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的不一致性影響而范圍不一致,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受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的一致性影響而具有一致性。
3)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由它的機關或工作人員來實現的,而自然人是通過自己來實現的。
4. 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公民民事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權利是指公民作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二者的區別:
1) 民事權利能力開始與消滅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開始,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而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從出生時開始,到死亡時結束。
2) 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不同。專屬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如繼承權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專屬于法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也不可能享有。
3) 民事權利能力之間的差異不同。自然人之間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平等的,相互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有局限性,并且受到經營范圍和各自章程的約束而相互差異很大。
5. 法人的設立與法人的成立
法人的設立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使社會組織具有法律上的人格的整個過程,也即它是創設法人的一系列行為的總和。法人的成立則是指法人開始具有人格,成為民事權利主體。二者的區別:
1) 法案人的設立是創設法人的活動,而法人的成立是法人得以存在的事實狀態。
2) 法人的設立是法人成立的前提,而法人的成立是法人設立的結果。
3) 在法人設立階段,法人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在法人成立階段,法人具有了民事主體資格。
政法干警民法精選知識點:法律行為
1. 民事法律行為與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利權和民事義務而實施的合法行為。而民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領域內基于其意思而實施的,能夠產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二者的區別:
1) 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民事行為,而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也包括無效民事行為和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
2) 民事法律行為能夠產生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而民事行為中無效民事行為和可撤銷、可變更民事行為則不能產生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
2. 民事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設立、變更、消滅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而實施的合法性為。而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的內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達于外部的活動。二者的區別是:
1)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而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
2)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由一種或多種意思表示構成。
3. 單方法律行為與雙方法律行為
單方法律行為是給予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而雙方法律行為是指給予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二者的區別是:
1) 單方法律行為只需要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而雙方法律行為則需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
2) 單方法律行為自行為人獨立表達其意思時即可成立,而雙方法律行為自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才成立。
4. 單務法律行為與雙務法律行為
單務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一方當事人負有義務,而另一方只享有權利的民事法律行為。雙務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雙方當事人均享有權利,也都負有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二者的區別:
1) 單務法律行為中只有一方負有義務,而雙方法律行為中雙方當事人都負有義務。
2) 雙務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過程中,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而單務法律行為的履行則無需此類制度。
5. 諾成性法律行為與實踐性法律行為
諾成性法律行為是指只以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而實踐性法律行為是指不僅需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實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二者的區別是:
1) 成立要件不同。前者自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成立,而后者是在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并依法律或約定交付實物時成立。
2) 交付實物的意義不同。前者交付實物是合同成立后的履行行為,而后者交付實物則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
6. 附條件法律行為與附期限法律行為
附條件法律行為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設立一定的事由作為條件,以該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該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產生或解除根據的民事法律行為。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設立一定的期限,以該期限的到來決定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產生或解除的民事法律行為。二者的區別:
1)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中條件具有或然性,即不確定性,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中期限不具有意定性,是必定要到來的。
2)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中的條件具有意定性,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中期限不具有意定性。
7. 民事法律行為與無效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設立、變更、消滅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而實施的合法性為。無效民事行為是指由于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而不產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二者的區別:
1) 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行為,無效民事行為是違法行為。
2) 民事法律行為能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無效民事行為不能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
8. 民事法律行為與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設立、變更、消滅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而實施的合法行為。而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是指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針對因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而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撤銷的民事行為。二者的區別是:
1) 民事法律行為是絕對有效的民事行為,而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在被撤銷前具有法律效力,但一經撤銷便自始無效。
2) 民事法律行為能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而可撤銷、可變更民事行為不一定能產生當事人所具有的法律后果。
9. 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消民事行為
無效民事行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而不產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可撤銷、可變更民事行為是指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針對因欠缺有效條件而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撤銷的民事行為。二者的區別是:
1) 無效民事行為是絕對無效的民事行為,不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而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坑內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也可能不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
2) 二者所依據的理由不同。
3) 無效民事行為自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而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則自撤銷后沒有法律約束力。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