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行測測驗備考技巧
2017年行測測驗備考技巧:不定方程題型
不定方程問題包括不定方程問題和不定方程組。不定方程的解法通常是代入排除思想、數字特性思想中的奇偶特性和尾數法。不定方程組又分為求單個未知數和求整體兩種。求單個未知數,主要就是消元法,轉化成不定方程,再用不定方程的解法求解。求整體,主要是賦0法,消去系數復雜的未知項。
【例1】某汽車廠商生產甲、乙、丙三種車型,其中乙型產量的3倍與丙型產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產量的4倍,甲型產量與乙型產量的2部之和等于丙型產量7倍。則甲、乙、丙三型產量之比為:( )?
A. 5∶4∶3 B. 4∶3∶2
C. 4∶2∶1 D. 3∶2∶1
[答案]D
[解析]數字特性思想,由3乙+6丙=4甲,得甲應為3的倍數。觀察選項只有D項滿足。
【例2】超市將99個蘋果裝進兩種包裝盒,大包裝盒每個裝12個蘋果,小包裝盒每個裝5個蘋果,共用了十多個盒子剛好裝完。問兩種包裝盒相差多少個?( )
A.3 B.4
C.7 D.13
[答案]D
[解析]不定方程、奇偶特性和尾數法。設大盒有x個,小盒有y個,則12x+5y=99,解得x=7,y=3(舍去)或者x=2,y=15。因此y-x=13。
【例4】某兒童藝術培訓中心有5名鋼琴教師和6名拉丁舞教師,培訓中心將所有的鋼琴學員和拉丁舞學員共76人分別平均地分給各個老師帶領,剛好能夠分完,且每位老師所帶的學生數量都是質數。后來由于學生人數減少,培訓中心只保留了4名鋼琴教師和3名拉丁舞教師,但每名教師所帶的學生數量不變,那么目前培訓中心還剩下學員多少人?( )
A.36 B.37
C.39 D.41
[答案]D
[解析]設每位鋼琴老師帶x人,拉丁老師帶y人,則5x+6y=76,通過奇偶特性判定x為偶數,又是質數,故x=2,y=11,因此還剩學員4×2+3×11=41(人)。
這就是不定方程問題常考的題型,對應題型用對應的方法。華圖祝大家考試成功。
2017年行測測驗備考技巧:輯填空解題技巧
行測邏輯填空題是讓很多考生頭疼的題目。大家在做題過程中感覺代入四個選項好像都合適,不知哪個是正確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的詞語辨析技巧。
一、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按照感情色彩的不同,詞語可以分為褒義詞、中性詞、貶義詞,不同感情色彩的詞語適用于不同的語言環境。考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文段的語言環境,辨析所給詞語的感情色彩。
二、牢記詞語的固定搭配
詞語在長期的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固定的用法,考生在做邏輯填空時要針對詞語的搭配規則,依據長期形成的詞語搭配習慣來選擇答案。
例:網絡由于飛速發展而在整個社會活動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由于_______的加強,信息交流加快,生產和工作效率都大為提高,同時。也可能________各種社會問題,如計算機犯罪、個人信息被泄漏等。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關聯 催生 B. 聯系 引發 C. 互動 暴露 D. 交往 帶來
解析:互動、交往的主體一般是人,所以可以排除C、D項,而“社會問題”一般搭配“引發”,故正確答案是B。
三、辨別文體異同
根據不同的文體要求選擇適合的詞語。不同的文體對用詞的要求是有區別的,這在詞語辨析中,尤其是同義詞辨析中是常常出現的。例如“彷徨”與“猶豫”,前者多用于書面文體中,而后者則往往在口語中使用。
四、判斷詞義輕重
通過辨析詞語意思的輕重可以快速有效的對詞語進行選擇。所以考生在復習中要注意辨析同義詞的詞義輕重程度。如希望和渴望,顯然后者的程度重于前者。
五、準確把握詞語的適用對象
在詞語的使用中,一個詞或一類次適用于哪些對象是有一定的規定的。考生可以借助詞語適用對象的規則辨析詞語,選擇正確答案。如交流和交換這兩個詞,我們可以說交流思想,交換位置,反過來就不合適。再比如“鼎力”是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時的用語,屬于敬詞,不能說“我一定鼎力幫助”。
六、前后對應法
前后對應是解答邏輯填空類題目最有效的方法。對應,簡單的說就是前后呼應,這種呼應可以是解釋、順承、因果,也可以是反義、轉折的。所以考生在做題時一定要對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分析文段前后是否存在呼應關系,存在何種呼應關系,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以上是解答邏輯填空常用的方法,各位考生在復習中一定要學會靈活運用,從而快速準確的作答邏輯填空題目。
2017年行測測驗備考技巧:結語推斷題解題技巧
在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模塊所占比例較大。考生要想在筆試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保證言語理解模塊正確率達到80%以上。言語模塊涉及到兩大類題型,邏輯填空和片段閱讀,本文主要介紹片段閱讀部分結語推斷題的解題方法。
結語推斷題是要求考生根據材料所給的內容推斷下文所要論事的內容,要做好此類題目,考生必須把握整個文段論述的主要方向和態度,通過文段隱含信息,推斷出下文論述的內容。
作答結語類題目,考生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保持材料和結語的范圍、話題一致,二是要保持作者態度傾向性的一致。下面就結語推斷題的五類題型分別解說。
一、背景介紹型
此類題型的材料多為文章的引言,主要通過交代背景,介紹問題的現狀,來說明寫作的原因、目的及文章的主要內容。相比其他類型,此種題型的材料包含的信息多而雜,考生一定要選擇信息比較全面的選項。
例如:信息時代,信息的存在形式與以往的信息形態不同,它是以聲、光、電、磁、代碼等形態存在的。這使它具有“易轉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竊取或非法傳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信息技術產品所帶來的各種社會效應也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間接的、非面對面的、非直接接觸的新式交往。這種交往形式多樣,信息相關人的行為難以用傳統的倫理準則去約束。
作為一篇文章的引言,這段文字后面將要談論的內容最可能的是()
A. 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 信息社會與信息倫理
C. 人際交往形式的多樣化 D. 信息技術產品與生活方式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整篇材料都是介紹信息時代的社會北京及其產生的問題:信息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轉移性;信息技術產品的廣泛使用,給人們帶來了各種始料未及的社會效應:人際交往的多樣化,使得人們難以用傳統的倫理準則去約束。概括起來,信息時代的社會背景就是信息社會,產生的問題就涉及信息倫理,綜合后就是選項B。
二、開門見山型
此類材料引出話題的方式就是開篇點題,文段開篇提出作者想要闡述的論點,但接下來并未直接闡述主要論點,二是插入一些其他文字。這時考生就會疑惑究竟哪些內容才是作者下文想要著重介紹的?這時有一個判斷技巧,考生要注意話題的新舊對比、特殊與一般對比,作者一般不會寫眾所周知的事情,而多傾向于介紹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新現象和特殊事物。
三、因果相繼型
題干的特點是前句是因,后句是果。這段文字整體上是一種因果邏輯關系。以此類推,下文的內容是提干所構成的因果關系中的一環,因此題干是原因,選項是結果。
四、引經據典型
這種題型是通過引用傳說、詩文、典故等,把要說的話題引出來,段尾的內容往往才是作者論述的重點。出題人往往把文中引述的內容作為干擾項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做題時一定要把選項與引述內容仔細對照,謹防誤選。
五、自問自答型
此種題型是作者通過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引出要闡述的內容。一般情況下,所給的材料中“答”的部分很模糊、籠統。看了這個“答”后讀者可能還是不明白這個文體。這時,為了闡述清楚自己的論點,作者必須對“答”做進一步的解釋,而這也就是此題的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