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備考詞語的考情分析
公務員行測備考:詞語的考情分析
例如形容詞和副詞,都可以作狀語,但副詞只能作狀語,而形容詞除了作狀語外還可以作謂語、定語等。我們可以說“異常不好”,也可以說“非常不好”,“異常”和“非常”兩個詞都是作狀語,但“異常”還可以作定語,比如“異常情況”,還能作謂語,比如“情況異常”,但“非常”沒有這種用法。
總之,這類題的關鍵就是看搭配。
公務員行測備考:近義詞解題技巧突破
1.詞語的適用范圍、對象不同
如:“愛護”“愛撫”與“愛戴”
“愛護”“愛撫”與“愛戴”這三個詞詞義相近,但存在差異,是不能混用的。“愛護”指愛惜并保護,指人時,常用于上對下,如老師愛護學生、要愛護年輕一代;指物時,可以是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愛護公物、愛護集體榮譽。“愛撫”指疼愛撫慰,如母親愛撫地給女兒梳妝。“愛戴”的意思要高一層,指敬愛并擁護,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對上,大多用于對領袖,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受到人民的愛戴;也可用于對有名望、有突出貢獻的人,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科學家受到人民的愛戴。對一般領導不能用“愛戴”,只能用“愛護”,如尊重領導、愛護領導。
又如:“場面”與“局面”
“場面”指一定場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圍較小。如舞臺的場面、晚會的場面、婚禮的場面。“局面”通常指一個時期內事情的狀態,如穩定的局面、生動活潑的局面;也可指規模,如這家商店局面雖然不大,貨色倒齊全。書報刊上常有濫用“局面”的現象,如形容宴會“那局面真氣派”,形容精彩演出“那局面真動人”,形容球賽“那局面真熱烈”,這里“局面”都用錯了,應用“場面”。
2.詞義的輕重不同
一般來說,詞義的輕重主要是意義相近的動詞、形容詞表現出來的差別,有的詞語適用于比較重要的、比較大的事物,有的則適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質重,有的則表示的程度淺、性質輕。
如:“稱贊”“稱道”與“稱頌”這三個近義詞,詞義基本相同,都表示贊揚的意思,但詞義有細微差別,表達的程度不同,要根據內容使用不同的詞,避免混用。
“稱贊”是用語言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師的稱贊。“稱道”也表示稱贊的意思,“道”表示述說,“人人稱道”,表示人人夸獎。這是我應盡的責任,不值得稱道。“稱頌”表示稱贊頌揚,比“稱贊”“稱道”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對功德業績卓著的人,才用“稱頌”,如:稱頌民族英雄,某某的豐功偉績萬民稱頌。對一般需要表揚的人和事,用“稱贊”“稱道”就可以了,不能隨意用“稱頌”。
3.詞語的色彩不同
從近義詞的色彩角度進行辨析,主要是指從詞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態度色彩等角度加以衡量。
(1)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就是指詞語中蘊含著的對人或者事物的褒貶的感情。
如:“溝通”和“勾通”都有“彼此相通”的意思,但是“溝通”的意思是使彼此通連、相通。如“溝通思想”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是相互串通、勾結,多是為了進行某種不正當的活動而暗中勾結或暗中想辦法使言語串通一致。如“勾通土匪”等,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2)語體色彩
語體色彩是指不同的詞語適用于不同的語體風格而形成的風格色彩意義。如口語語體、書面語語體、小說語體、公文語體等。一般說來,口語具有通俗樸實、生動的風格,在對話、文藝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語。而書面語則具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于正式的場合、理論性強的文章等。
如“匍匐”和“爬行”兩者都是指相同的前進姿勢,但是“匍匐”指用于人的動作,而且帶有專業化的色彩。而“爬行”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動物,是一般性的表達。因此,在軍隊訓練等場合時,只能用“匍匐”。
(3)態度色彩
態度色彩指的是詞義中包含的對某事或者某人的態度。如“誕辰”和“生日”都是指出生的時辰日期,但是“誕辰”帶有莊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則是一般性的表達。
公務員行測備考:詞語辨析的技巧
1.詞義準確
選詞填空試題題干的選擇主要是選取一些文學體裁的內容。要求我們選擇最恰當的一項,應準確地反映題干中所描述的事物,恰如其分地表達題干的思想感情。詞語本身無所謂優劣,只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語境中才顯示出不同的表達效果。所以考生在考試時切忌脫離題干的上下文語境。
【例1】 地鐵的誕生不僅僅是一場交通革命,是解決一座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本出路,它更是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地鐵能改善城市結構,()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對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A. 完善知名度B. 增強國際化
C. 維持影響力D. 促進智能化
【答案】 A
【解析】 “功能”搭配“完善”最恰當,“提升”“知名度”也比較合適,所以選A。
【例2】 大熱天,需要安靜,鐵匠鋪里卻傳來了使人()的叮叮當當聲。
A. 焦灼B. 焦急
C. 焦躁D. 焦慮
【答案】 C
【解析】 焦灼:非常著急,焦躁憂慮;焦急:非常著急;焦躁:著急,煩躁,坐立不安的樣子;焦慮:內心焦急多慮。題干中鐵匠鋪的打鐵聲是極為單調的,聽起來就使人感到很煩躁,因此用“焦躁”合適。
2.選詞得體
詞語使用的題型主要表現在:適合說話對象;注意時間和地點的差異;適應語言環境;體現文體特點;切合文化背景。
【例3】 這些案犯私自印制已注冊商標以及()、()、()假冒商品的行為均已構成犯罪。
A. 運輸銷售制作B. 銷售運輸制作
C. 制作運輸銷售D. 制作銷售運輸
【答案】 C
【解析】 按時間順序來排列,可知制作—運輸—銷售這一順序合理。
3.找關鍵詞,確定語境
語境就是近義詞所處的語言環境,也就是上下文。對于一段文字來說,它所處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語境;對于一句話來說,它所處的那個語段是它的語境;對于一個詞來說,它所處的那句話是它的語境。要確定詞語的意思,必須把它放在語境中考慮。漢語詞語有許多是多義的,但是到了一個語境中每個詞都只能有一個固定的意義。
正確使用詞語的基礎是能夠根據語境辨析詞語的意義。確定語境的技巧是:一是關聯詞法,另一個是把握文章的脈絡。語境就是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也就是上下文。通過語境,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作者的主觀感情,或者說是傾向性。漢語詞語有許多是多義的,但是到了一個語境中,每個詞都只能有一個固定的意義。所以,根據語境我們就能夠選擇出表達作者主觀感情的詞語,從而使語境和詞語相匹配。
【例4】 當體育界、工業界和其他領域中的一些領導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因于一種高度的()意識時,一個社會還是應該更好地為那些即將成為領導者的年輕人灌輸一種()的意識
A. 競爭合作B. 大局協作
C. 協作分工D. 危機團隊
【答案】 A
【解析】 通過分析題干,我們可以判斷出前后兩句話空白處詞語的意思應該是相反的,因此排除選項B、D。作者重點強調后面的一句話,也就是后半句更具有積極意義,從而可以確定答案是選項A。
4.從詞義方面辨析
這是近義詞辨析的一種主要方法,從這方面辨析主要有三個角度:詞義輕重、詞義側重點、詞義范圍。語意相近的詞語,往往語氣有輕有重,意思有深有淺,辨析時抓住這些詞的輕重意義,可以更準確地找到運用的恰當語境。如“輕視”和“蔑視”,前者僅表示看不起人,對事物不在乎,后者則還有一種鄙視的神色,所以前者輕,后者重。語意相近的一些詞語,有的意義范圍大,有的意義范圍小,使用的時候要注意意義大小,以免小詞大用或大詞小用。如“局面”和“場面”,前者是指全國或全地區的整個社會的景象,后者是指某個具體的事情發生現場的景象,前者大后者小。語意相近的詞語,僅僅是意義相近,而表達的角度或意義方向有差異,辨析它們就得抓住詞義側重點進行仔細分析。如“化裝”和“化妝”,前者強調身份或者形象的改變,其結果是“隱藏”自己;后者則僅僅是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容貌的打扮,結果反而是為了更好地展現自身。
【例5】 回顧歷史,我們兩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已經()了一千多年。
A. 聯系B. 繼續C. 延續D. 連續
【答案】 C
【解析】 “繼續”是指連續下去,不中斷進程。“延續”是指照原來的樣子繼續下去。從文中的意思看,原來就已經交流了,現在仍然進行著,這里用“延續”比較好。
【例6】 海底隧道的建設進展順利,()十月中旬,已經完成年施工計劃的95%。
A. 接近B. 直到C. 截止D. 截至
【答案】 D
【解析】 本題的難點是“截止”和“截至”的含義。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進行;截至:截止到某個時候。
5.轉移視線,找突破口
找準解題時的突破口,換句話就是破題。如果我們找到突破口,懂得如何破題,那么我們就能夠準確地解決問題。縱觀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試卷中選詞填空的試題,很少出現一個空,一般都是兩個或三個。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第一個空格往往不是我們解題的突破口,所以,如果不能根據第一個空判斷出答案來,就不要糾纏下去,快速尋找下一個空格,根據后面的空格確定選項。
【例7】 人們一般都認為藝術家是“神經質”的,他們的行為像16個月大的嬰兒,這種觀點是()的。事實上,“發瘋”的藝術家是很()的,我所遇到的許多藝術家都是極具組織頭腦、非常成熟的個體。
A. 正確普遍B. 片面稀少
C. 偏頗稀缺D. 錯誤少見
【答案】 D
【解析】 這個題如果我們只看第一個空格是判斷不出選項來的,所以,迅速轉移焦點,找準突破口。
6.從詞語色彩方面辨析
漢語的詞語除了本身的意義外,還有附加的意味,這種意味是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使用時帶有了某種色彩。這種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現代漢語中,有些詞語附加有說話者的主觀感情,有些詞語又不帶有說話者的主觀感情。使用這些詞語要注意這種附加的感情色彩,避免鬧笑話。如“宏大”“巨大”和“龐大”,前者有褒揚意味,后者有時帶有貶嘲的意味,中間的“巨大”則是對事物客觀的形容,不帶感情色彩。現代漢語中,由于環境、身份和知識的差異,人們說話寫文章使用詞語表情達意也存在一定差異,使一些詞語具有相應的語體色彩,使用這些詞語要注意其相應的語體特點。如“腦袋”“頭部”和“頭顱”,前者用于口語,后者用于文學作品,中間的用于專業部門。“亮晶晶”“明亮”和“晶瑩”,前者用于口語,后者用于文學作品,中間的是一般書面語。
【例8】 享受奉獻帶來的()和()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A. 快樂榮耀B. 歡喜榮耀
C. 歡喜榮譽D. 快樂榮譽
【答案】 B
【解析】 歡喜指歡樂心喜,多指結果。快樂指歡樂,指感到高興或滿意。榮耀指應得或能夠贏得崇高稱譽,光榮;光彩或贊賞的習性。榮譽指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廣為流傳的名譽和尊榮。從題干看享受奉獻而得到了歡喜和榮耀是正確的。“歡喜”較“快樂”書面色彩更濃一點,更符合語境。
7.語法功能辨析
有的近義詞雖然概念意義、色彩方面相同,但語法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別。例如:“剛才”“剛剛”都有不久之前的意思。但“剛才”是時間詞,可以做主語、定語、狀語等。
公務員行測備考:成語考情分析及解題技巧
(一)成語的考情分析
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用逗號隔開。在考試中考生應當注意的是,很多成語不能通過字面意思來理解,特別是典故式的和從文章中壓縮成的,還需要我們探究其來源,才能領會它的含義。成語由于飽含色彩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精練的語言特色,我們很難全部掌握,只能對常用的成語有個大概的了解。
(二)成語的解題技巧
1.成語的含義
成語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來自老百姓的習慣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農歷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于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出自】 :《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另外,成語經過長時間的積淀,除了它的本義以外,還可能產生其他的含義。例如“風雨如晦”(出自《鄭風·風雨》),本義就是指白天刮風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樣,是對天氣的描寫。引申義是用來比喻政治的黑暗,社會的不安。
2.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和中性。貶詞褒用,例如:在學習上也是這樣,要善于動腦筋,師心自用,才能學深學透。“師心自用”意思是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用在該句和語境不合。褒詞貶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被執行槍決,群眾拍手叫好,認為他們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是褒義詞,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例9】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真是(),大到孩子一生的安排,小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每個環節,無不一一考慮周到。這到底是好事還是不幸,也許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放手給孩子自己鍛煉的機會,他們又怎能有獨立的能力呢?
A. 無求不應B. 無微不至
C. 無所不至D. 無所不為
【答案】 B
【解析】 “無微不至”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含褒義。選項A、C、D指什么事都干,都含貶義,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
3.成語的選擇要結合語句風格
例如:懶惰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難以自拔;懶惰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樂此不疲。
4.成語的運用要使語句通順
詞有詞性,成語也有詞性,是動詞性的還要看其是否可以支配賓語,決不能為了運用成語而導致句子不通。
5.成語的具體語境的選擇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兩性。如果把握不準,就會造成誤用。例如: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歲年紀,正當豆蔻年華。“豆蔻年華”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后來專指十三四歲的女孩。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顯然錯了。
有些成語詞義有輕重之分,有的詞語有時態色彩和行業色彩,這些都要根據特定的語境來區別。
例如:目前,又有一名同案犯被抓獲,其余亦將在劫難逃。“在劫難逃”指不可避免的一定會發生的災難,不能與“將”搭配。
【例10】 我國古代的青銅技術已達到()的境界。
A. 五體投地B. 獨樹一幟
C. 出神入化D. 別具一格
【答案】 C
【解析】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極其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五體投地”用來比喻佩服到了極點;“獨樹一幟”比喻創造獨特風格,自成一家;“別具一格”指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本題正確答案應為C。
【例11】 書院的出現,實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讓人()的創舉。
A. 大書特書B. 望洋興嘆
C. 頂禮膜拜D. 贊嘆不已
【答案】 D
【解析】 “贊嘆不已”指不停地稱贊,褒義詞;“大書特書”多指事情重要、有意義,值得特別著力去寫;“望洋興嘆”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頂禮膜拜”形容對人極端崇敬。根據詞義,本題正確答案應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