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 行測答題四大原則
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
資料分析材料所給信息量大,整個資料分析部分往往占據幾頁試卷的版面。因此,它考察的是我們的信息獲取能力以及快速計算能力。這也決定了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的難度不會太大。事實上,縱觀歷年行測考試,資料分析部分往往是難度相對最小的部分,但同時它也是得分率較低的一個部分。其實,很多考生都是由于時間不夠而導致得分率較低,而有些考生是因為把資料分析放得太靠后做而緊張,腦子也犯暈,于是就變得錯誤率很高。因此,建議考生資料分析要靠前做,一般可以放到開考15—30分鐘之后來做資料分析,而時間上要爭取在25分鐘之內做完資料分析的三道大題(或者四道大題)。
三、數學運算不全做
數學運算在歷年行測考試中應該算是一個比較難的部分了,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分數。很多考生基于數學運算的分值相對較高而熱衷于做這類題目,在考場當中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做這類題目,其結果當然是得不償失。那些本身數學基礎就比較差的同學,題目能不能做出來呢?能。但是,需要花上幾分鐘時間,所以單位時間內的得分率非常低。因此,建議廣大考生數學運算正確的做法是把會的趕緊做完,然后不會的就猜。時間大概控制在12分鐘左右(如果本身數學成績很好,可以花15分鐘左右爭取做完15道題)。實際上,考生能做對9至10道數學運算,然后其他的題目可以蒙答案,如此處理,數學運算是不會拖自己后腿的。
四、數圖推理高效做
數字推理以及圖形推理這兩部分題目都屬于靈感型題目,需要有相應的圖形敏感性和數字敏感性;比如圖形推理有靈感的一眼就看出來了,沒靈感的看上一天也不會做。因此,考生平時要根據《實戰題庫》加強訓練,而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千萬不要陷進去,有那么幾個做不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情,后續再回過頭來看,靈光一閃,那就so easy了。這兩部分時間應該控制在每部分7分鐘左右。
總結:以上只是根據題型難度和經驗提出的建議,僅供考生參考,主要還是靠考生自己的掌握程度。記住一個原則即可:第一;分值大,簡單的題,先做;分值小,簡單的題,第二;分值大,稍微費工夫的題,第三;分值小,費工夫的題,最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時間規劃才有可能讓我們在行測考試當中把握住整體,把握好輕重緩急,有舍有得是最終獲取高分的有效手段。很多考生會疑惑,省考每一分都那么寶貴,為什么還要學會舍呢?因為省考每道題留給我們思考和作答的時間不足60秒,全部認認真真做一遍的幾率基本為零(這也是出題人不允許的),這里就需要我們對題目有所取舍,有所把握,對每一部分該怎么處理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做題速度,建議考生在考試中注意把控時間,不要在難題上浪費自己的時間,也別讓自己熟悉的題型喪失得分的機會,合理安排作答順序,明確什么時候該干什么,那么在考試中就會游刃有余,也才有可能得到最多的分數。
行測答題四大原則
一、不耗時原則
對于分秒必爭的行測考試來說,不耗時原則至關重要,考生在筆試時千萬不要在一道題上耗費過多時間,遇到不會的就要立即放棄。
但這里講的不耗時原則主要指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近兩年來,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題目選材越來越趨向于豐富化、專業化,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生活等各個方面,題目長度也有變長的趨勢,如果考生不集中精神快速閱讀,很容易浪費時間。因此,考生在答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時一定要快速擊破,學會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解題,爭取在閱讀題目上不花費太多時間。
二、不拋棄原則
不拋棄原則主要針對的是數量關系模塊。就整套行測試卷而言,五大模塊中最讓人畏懼的估計就是數量關系了。發現,很多考生在平時復習的時候根本不復習數量模塊,覺得數量太難了,短時間內復習很難提分,筆試的時候還不如全部猜答案,說不定猜的比自己算的正確率還高。
在此,提醒考生國考筆試一分之差考試排名就會相差甚遠。因此,任何一個模塊考生都不要輕言放棄。
退一步講,正是因為它是弱項,才有更高的提分空間,就比如言語理解模塊共40道題,平時練習能答對35題以上,提升的空間最高也就只有5道題,而數量關系模塊共15道題,可能平時就只能猜對3題,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以后,結果能做對7、8道題,甚至10道題,提升的空間還是大大的。
因此,考生要正視數量關系這塊“硬骨頭”,不拋棄,不放棄。
三、不糾結原則
不糾結原則主要針對的是常識模塊與邏輯判斷模塊。不少考生在做題時會在兩個選項之間徘徊,覺得這個也對,那個也對。這種時候該怎么辦呢?考生要做的就是快速下結論,不糾結。
首先常識模塊比較龐雜,復習投入與收獲也往往不成正比,建議考生用碎片時間進行一些積累就可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常識的考點大部分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很多答案你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再多思考也是無用的,因此在做常識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糾結,果斷下筆吧。
其次,判斷推理模塊,這一模塊分為邏輯判斷、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和定義判斷四部分。邏輯判斷,切忌代入自己的主觀判斷,要就題論題,直接推出,不能過于糾結;圖形推理是對考生觀察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綜合考查,出題形式變化較多,遇到毫無思路的題目也不能過于糾結,直接猜一個吧;類比推理,只要精準的分析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答案就會迎刃而解;定義判斷,注意題干信息和選項信息之間的關鍵詞的匹配性,根據關鍵詞快速選出最佳答案。
四、不較真原則
不較真原則主要針對的是資料分析模塊。資料分析主要考察對信息的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計算量一般比較大,并且很多文字綜合類題的材料也很長,這就要求考生不糾結于繁復數量的計算,對具體數字不較真,能用估算解決的堅決不算出具體數值。
為此,考生復習資料分析時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大致掌握資料分析模塊的材料類別、常見出題方法、題目難度等;熟悉真題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統計術語;學會快速閱讀材料,如先看問題再讀材料,帶著問題讀材料;掌握一些估算技巧,如首數法,即通過運算首位數字直接確定答案的方法,首位數字可以是前一位或前幾位數字,注:首數法適用于選項中首位數字或前幾位數字各不相同的題目。
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