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試題答案(2)
二、 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該題多選、少選均無分。每題有2-4個正確答案,把每題正確答案的字母號寫在試卷紙后面的答題紙上。如1。A、B;2 、B、C、D;…。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兩大理論成果是:BD
A、 列寧主義
B、毛澤東思想
C、科學發展觀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以下屬于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包含的內容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改革開放理論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3、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三大優良作風ABD
A、理論聯系實際
B、密切聯系群眾
C、為人民服務
D、批評與自我批評
4、鄧小平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歸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BC
A、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B、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5、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包括:ABCD
A、長期共存
B、互相監督
C、肝膽相照
D、 榮辱與共
6、1978年發生以下哪些重大事件:
A、 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C、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
D、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發表
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BC
A、 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
B、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C、指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但生產力不發達
D、指我國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
8、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古代及近現代的作用公式正確的是:BC
A、 古代是“科學——技術——生產”
B、近現代是“科學——技術——生產”
C、古代是“生產——技術——科學”
D、 近現代是“生產——技術——科學”
9、以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階段表述正確的是ABCD
A、第一階段: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B、第二階段: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C、第三階段:“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D、第四階段: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0、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表述正確的有BCD
A、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
B、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C、公有制為主體
D、 多種經濟共同發展
11、
三、 名詞解釋(每詞3分.共21分)。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1、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實事求是
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說話辦事做學問
3、改革
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作改良革新的,相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新狀的目的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5、現代化
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
6、人民民主專政
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特殊形式。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
7、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美好社會,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中外歷史上都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
四、 簡答題(每題5分。共10分)。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1、試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1)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長期奮斗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3)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里的“本”、“基”、“源”,說到底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三個代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試述具有中國特點的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對于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特點是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從這一實際出發,黨制定并實行了一套適合中國特點的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和辦法,包括:1.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吸引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4.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具體來說,就是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個發展階段。
五、 問答題(共19分)。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1、怎樣全面準確地把握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
為了推動全黨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鄧小平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提出的新的理論概括,是從我們長期以來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因而影響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這一實際出發,經過深入思考,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后提出來的。
這個新的理論概括,從歷來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會主義的本質”這一范疇,從更深的層次上使人們科學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從而也為探索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0分)
2、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
(1)黨的基本路線高度概括了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基本途徑和根本保證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方針,既緊緊抓住了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又體現了運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規律,全面推動歷史進步,實現民富國強。民族復興的要求。
(2)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基本路線規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3)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是基本路線最主要的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基本途徑;
(4)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這是實現現代化奮斗目標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
(5)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立足點。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