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鄉賢返鄉與農村治理
背景鏈接
· · 當前,中國城鎮化迅速發展,外出務工潮波瀾壯闊,許多鄉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中國農村正呈現空殼化。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村人口,農村正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城市化背景下的鄉村發展與治理,千余年的文脈接續、傳統鄉村文化的重構成為重中之重。
· 2014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收到一份《關于在全國推廣鄉賢文化研究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人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利萬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志良,案由是:希望向全國推廣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原上虞市)弘揚鄉賢文化的做法。
深度解析
· · [鄉賢文化做法介紹]
· 上虞鄉賢研究會成立于2001年,本著“挖掘家鄉歷史,搶救文化遺產,弘揚鄉賢精神,服務上虞發展”的宗旨,14年來,研究會編撰《虞籍名士通訊錄》,開展“走近虞籍鄉賢”采訪活動,開辟“上虞鄉賢名人展廳”,鄉賢會的工作使“鄉賢文化”成為上虞對外的一個窗口、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對外文化名片。
· 14年來,鄉賢們深度介入上虞經濟社會發展。如大龍山開發、祝府興建、英臺故里的文化環境營建,甚至舜耕大米、謝安家茗、白馬湖水產等品牌的文化包裝都蘊含著鄉賢的智慧和力量,是鄉賢使上虞的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對接,草根文化與大雅文化互動,鄉賢文化與傳統鄉村文化共振。
· [鄉賢文化內涵]
· 鄉賢,多是飽學之士、賢達之人。重構傳統鄉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獻精神的鄉賢。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而回鄉的鄉賢,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建設和治理。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 [鄉村精英流失的原因]
· 第一,鄉村精英流失與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不平衡發展的大背景有關。改革開放以來,以城鄉二元結構為基礎,我國形成了以城市為發動機、農村為穩定器的發展模式。在此結構下,受城市所提供的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好的生活條件的吸引,農村中的精英人群離開農村進入城市。
· 第二,傳統農民離開村莊經商或進入仕途獲得成功,成為精英群體之后,以回報家鄉為己任,再次回到村莊,成為村莊治理的積極力量。改革開放后,這種傳統文化在漸漸淡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將離開村莊當作目標,打破了鄉村精英返鄉機制。
· 第三,部分政策也造成了鄉村精英流失。改革開放以來,部分能力較強的農民留在農村發展,他們當中有的通過內部土地流轉發展成為專業種養戶,有的從事基層收購銷售代理業務。但近年來,一些政策鼓勵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生產環節,擠壓了這部分人的生產空間,致使他們不得不進入城市打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村精英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