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行政文書:著力提高行政效能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交流總結近年來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情況,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目標任務,進一步動員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新思想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切實轉變職能,推進管理創新,規范行政行為,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提供良好的政務環境和作風保障。
剛才,南京、無錫、揚州、淮安分別介紹了效能建設方面的做法,講得很好,值得各地借鑒。近年來,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緊扣服務發展主題,以提升行政效能為主線,以集中解決影響制約科學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積極開展效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地普遍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紀檢監察牽頭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群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發展環境、改進機關作風為目標,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效能建設活動,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氛圍日益濃厚。二是行政行為逐步規范。各級政府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把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促進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工作人員規范從政。三是行政效率不斷提高。各地各部門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積極開展便民服務,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四是責任追究更加嚴格。省、市、縣三級都建立了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在認真辦理效能投訴的基礎上,加大對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追究力度。2007年全省共受理辦結行政效能投訴13286件,給予黨政紀處分809人,組織處理301人。
全省行政機關效能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廣大人民的期盼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各級行政管理體制調整還沒有完全到位,與深化改革的要求還有差距;各級行政機關職能轉變不夠及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還比較薄弱;有的部門和領導干部對市場經濟規律研究不夠,不善于運用市場機制和改革創新的方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少數機關工作人員對電子政務、媒體等新的工作手段還不熟悉,跟不上信息社會發展的步伐;個別部門和人員辦事拖拉、工作推諉、作風生硬、效率低下,甚至存在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當前,我省正處于全力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的關鍵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對行政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行政機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機構,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效能建設不僅是加強自身建設的迫切需要,更是貫徹中央重大方針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措施。下面,我就推進全省行政機關效能建設講三點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行政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行政機關效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黨和政府形象,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高行政效能。書記梁保華多次就提高行政機關效能問題作出重要批示。我們一定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的部署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行政機關效能建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一)加強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最高標準和本質內涵,體現在政府施政理念和公務員行政理念上,就是要求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視民為根本,敬民如父母,在工作中始終做到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能夠不斷提高政府機關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創新管理方式,改進機關作風,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的愿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信任度,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二)加強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一方面,開展效能建設將進一步理順和規范部門職能與分工,把政府不該管的職能剝離出去,使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另一方面,開展效能建設有利于推動行政服務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通過深化政務公開,推行電子政務,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或辦事大廳,出臺各種便民利民措施,讓企業和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三)加強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是優化發展環境、提升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尤其是經濟形勢起伏多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向我國實體經濟擴散,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沉著應對,不斷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同時對地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廣東、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市都在以更大力度應對這種挑戰,各地政府都在千方百計變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其中提高機關工作效能是重要手段和保障。但是目前少數地區和部門在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基層、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舉報投訴不斷,損壞了政府形象,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進一步加強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受理效能投訴,開展績效評估,強化責任追究,認真解決存在問題,促進行政機關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提供一流的服務,營造一流的環境,集聚更多的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行政機關效能建設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政府執行力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加大效能建設的推進力度,力爭在本屆政府任期內,使各級行政機關行政行為進一步規范,行政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行政成本進一步降低,社會各界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明顯提升,努力使我省行政機關效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二、全面推進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各項重點工作
效能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從體制到機制,從宏觀到微觀,從決策到執行,從效率到效益,都是我們關注的領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
(一)大力推進管理體制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是政府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加強社會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務。要大力推進擴權強縣改革,完善省直管縣的財政管理體制,實施省直管縣的經濟管理體制,探索省直管縣的社會管理體制,擴大縣級自主權,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促進各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轉得早的早得益,轉得快的多得益。改進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注重運用市場和行政相結合的手段,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組織實施好我省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
(二)努力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行政決策是提升效能的基礎,科學決策決定了行政的合理性,民主決策保障了行政的合法性。要按照科學民主決策的要求,完善政府工作規則、議事規則,健全政府常務會議等決策制度。今后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凡是涉及重大財政支出的決策,必須做到“四個不”,即沒有經過集體討論不決策,沒有充分評估論證不決策,沒有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不決策,沒有法制部門合法性審查不決策,力求使各項決策更符合省情特點,更符合發展規律,更符合群眾意愿。要進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與聽證、合法性審查、決策后評價、反饋糾偏和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堅決防止和糾正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的決策行為,堅決防止盲目“拍腦袋”、個人說了算,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三)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貫穿于各級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要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積極推行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切實解決執法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的問題,防止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的現象。要全面梳理行政權力,依法界定部門的執法權限,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有效解決收費過高、彈性過大等問題。要堅持文明執法,既要體現公正嚴明,又要注重以人為本,杜絕以罰代管、以罰代教現象。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責任追究,開展行政復議糾錯和行政訴訟敗訴過錯責任追究工作,完善行政賠償補償制度。
(四)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要按照“審批項目最少、辦事速度最快、服務質量最優”的目標,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從簡的原則,切實做到應減盡減。對上級行政機關只作程序性批準的審批項目,采取授權或委托方式,下放到下級行政機關辦理。積極實行流程再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整合跨部門審批流程,簡化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規范審批程序,提高現場辦結率和按時辦結率。對中央和省審批事項,大力壓縮審批層級。要堅持行政審批與便民服務相結合,全面加強“四級便民服務網”建設。進一步理順行政服務中心的管理體制,賦予相應的手段和措施,整合行政資源,拓展服務項目,規范內部管理,提升運行效率,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五)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行政效能高低,群眾最有發言權,陽光既是最好的權力“消毒劑”,也是最好的效能“催化劑”。要認真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推進辦事流程公開、熱點問題公開、行政執法過程和決策過程公開。要拓展政務公開的范圍和內容,把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重點,公開辦事依據、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事標準、辦事結果。要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部門支出、政府重大投資工程預決算等財政管理領域信息公開的力度,全面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充分利用政府負責同志熱線和政府部門服務熱線,及時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需求。要加快政府網站信息資源重組,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為群眾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六)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思想引領行動,作風影響效能。要增強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提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效能問題。進一步樹立大局意識,對中央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要雷厲風行、堅決執行,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防止“中梗阻”,絕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開拓創新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反對奢侈浪費,降低行政成本。要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少開會、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拿出更多的精力下去搞調研、抓落實。
三、不斷完善行政機關效能建設的保障措施
機關效能建設涉及面廣,工作任務重,人民群眾寄予厚望,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體系,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監督檢查,狠抓工作落實,務求取得實效。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行政效能的主體是各級行政機關,推進效能建設,關鍵是要強化各級行政機關及其領導責任。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對職責范圍內效能建設負全責,特別對重要工作和重大問題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其他領導同志要分別負起職責范圍內的直接領導責任,認真抓好分管部門和單位的效能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責任制的要求,把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和職責進行分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為加大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力度,省政府將成立行政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協調機構。協調機構各成員單位和部門既要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又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把這項工作做好。各地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的效能建設領導協調機制。省級各部門要率先垂范,為加強全省行政機關效能建設作出表率。
第二,健全工作制度。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效能建設的各個層面和各個環節,形成一套科學完善、規范合理、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要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AB崗工作制和限時辦結制等制度,解決“辦事不高效”問題;嚴格界定機關內設機構及工作人員職責和程序,解決“辦事不規范”問題;建立績效考評、效能投訴、行政問責、效能告誡、誡勉教育等激勵懲處機制,解決“干好干壞一個樣”問題。要建立部門權力運行內控機制,以加強防控為重點,查找權力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要以賦權適度為前提,實行分權制約,通過查處分離、處罰會辦、項目審批會商、內部公示等措施,防止權力濫用。、省政府明確今年為制度建設規范執行年,各地各部門要狠抓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嚴肅查處違反制度的行為,確保效能建設收到實效。
第三,推行績效管理。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行政府績效管理。明年,省政府將適時選擇3-4個省轄市政府和省政府組成部門開展績效管理試點工作,各地各部門也要積極推行這項工作。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做到既科學合理又易于操作,使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具體化、度量化。要綜合運用多種評估方式方法,做到內部考核與公眾評議、專家評價相結合,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要重視持續的績效改進,根據評估信息,分析診斷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形成評估與改進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要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作用,本著獎優、治庸、罰劣的原則,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獎懲機制,將評估結果作為干部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第四,強化監督檢查。各級相關職能部門要突出重點,采取明查和暗訪相結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全面檢查和個別抽查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的督查指導。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著力對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環節的效能問題開展監督檢查,糾正和督促解決影響行政效能的突出問題,推動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高效廉潔履職。要大力推進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行政權力運行實施全程監控,采取預警糾錯、績效評估、網絡投訴等手段,促使行政權力規范、高效運行。要充分發揮行政效能投訴中心作用,及時發現、受理和查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存在的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要注重發揮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和群眾監督的作用,聘請政府特約監察員、機關效能監督員,組織開展民主評議、社會評議,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第五,嚴格行政問責。行政問責,是保證政府依法履行職責的客觀需要,也是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執行力的有效途徑。中央紀委、監察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首長責任追究辦法,我省也將制定實施意見,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要抓緊建立和完善責任追究制度。要明確責任追究的范圍、程序和方式,實行責任追究直接到具體崗位、直接到具體責任人。對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單位落實中央和省重大決策部署不力,以及決策失誤、失職瀆職、效能低下等行為嚴格進行問責,對機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對責任追究落實不到位的,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典型案件的調查處理結果,要適時向社會公開。
推進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是發展所需,民心所盼,貴在真抓實干,重在堅持不懈。全省各級政府和廣大干部一定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斷開創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新局面,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