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習題及答案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習題:
B.張某作為案件的翻譯人,故意將有關證據進行錯誤翻譯,以陷害王某
C.李某在庭審記錄時,為了減輕王某的罪責,故意將王某的供述進行刪改
D.王某慌稱不是自己自愿殺人的,而是李某逼著自己殺害被害人的
2.甲、乙婚后購買一套房屋,但是只登記了甲的名字,后來甲私自將房屋贈送給不知情的表妹丙,并且和丙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據此,下列說法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是( )。
A.丙可以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為是無償贈與行為
B.丙不可以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為不符合善意取得構成要件
C.我國法律規定,善意取得只能針對動產,不動產不能善意取得
D.丙可以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為丙是善意取得
3.《全國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其主要實施機關是( )。
A.省、市兩級行政執法機關
B.鄉鎮級行政執法機關
C.縣級行政執法機關
D.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
4.某報在一篇新聞報道中披露了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備受同學的嘲諷和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殘左手無名指,從而給甲的學習和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對該報的行為應認定為( )。
A.如實報道,不構成侵權
B.侵害了甲的名譽權
C.侵害了甲的姓名權
D.侵害了甲的身體權
5.國家頒布的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從法律上表明醫患雙方是實實在在的民事平等關系,這體現了( )。①政府具有立法權力②國家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③國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④平等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偽證罪有著特定的主體,即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員、選項A、B、C均為偽證罪之主體,也符合偽證罪的定義,但是D選項中,王某為犯罪人,不屬于偽證罪之主體,因此,不符合偽證罪的定義,所以選擇D選項。
2.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法律常識。
我國《物權法》規定:善意取得必須要滿足以下要件:(1)處分財產的人是無權處分人; (2)第三人必須是善意,即客觀的不知情;(3)第三人必須出了合理價格;(4)動產已經交付,不動產已經辦理登記。本題題干所述不滿足善意取得第三個要件,丙沒有出價,贈與行為不適用于善意取得,因此丙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權,排除A、D兩項,B選項正確。C選項的錯誤在于我國《物權法》明確規定,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適用善意取得。故本題正確選項為B。
3.答案: D
解析:
國務院《全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19條規定: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要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要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
根據《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本題中,該報在新聞報道中披露甲為私生子的行為屬于泄露甲的隱私,侵害了甲的名譽權。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C
解析: 全國人大及其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享有立法權,政府并不具有立法權,①不選。頒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并非社會保障行為,③不選。所以選擇C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