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模擬練習題
公共基礎知識模擬練習題一
A.印度
B.伊拉克
C.沙特
D.蘇丹
2.A市B區第二節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該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31人,選出的區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39人,占代表總數的30%,黨員代表86人,占代表總數的66%,少數民族代表34人,占代表總數的26%,專業技術代表19人,占代表總數的15%,企業代表7人,占代表總數的5%,這一材料表明( )。
A.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
B.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階級性
C.國家具有在專政職能
D.我國人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
3.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應不斷推進人們的觀念更新,摒棄各種陳舊的行政觀念,確立現代行政管理的新觀念,對此,下列做法錯誤地是( )。
A.強化服務意識
B.堅持權從法來,權依法行的原則
C.確立政府本位的思想
D.提高行政管理的社會效益
4.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通過人民政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屬于( )。
A.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B.社會組織的監督
C.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D.專門行政監督機關的監督
5.在我國,公共行政主體是( )。
A.國務院和司法機關
B.國務院和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
6.2016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備受關注的延遲退休將堅持三個原則,即( )。(多選題)
A.事先預告 做好公示
B.小步慢走,逐步到位
C.自愿原則,自主選擇
D.區分對待,分步實施
公共基礎知識模擬練習題答案解析一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中東兩河流域,又名兩河平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沖積平原,現今的伊拉克境內,那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所在,有高度發達的文明。故本題答案為B。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題中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們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是憲法中人民主權原則的體現。而人民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的特征。該區人大代表的基本情況,恰好說明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現代行政管理的新觀念包括:為民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職權法定;高效便民等。政府本為是指政府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者和貫徹者,是唯一享有公共事務管理資格的主體,政府是全社會利益的代表者,行使著對全社會一切事務監督、控制和管理的權力。它主要流行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前期兩個階段。這與我們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是相矛盾的。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我國行政監督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外部監督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政黨監督;社會監督。其中社會監督又包括社會組織監督。題目中個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通過政協實施的監督,屬于社會組織監督。因此本題答案是B。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公共行政的主體是指,享有公公行政權力,承擔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行政主體按照行政職權產生的方式劃分為職權性的行政主體和授權性的行政主體。職權性的行政主體包括政府和政府職能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因此,本題選擇B。
6.【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尹蔚民在2016年7月13日指出,延遲退休相關方面政策有三方面原則,第一、小步慢走,逐步到位。第二、區分對待,分步實施。第三、事先預告,做好公示。故本題答案為ABD。
公共基礎知識模擬練習題二
1.堅持按勞分配,就是等量、等質的勞動應獲得同樣的報酬,但在不同的公有制企業,付出同樣的勞動,所得報酬卻有差別。這說明( )
A.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能使企業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B.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效益是聯系在一起的
C.不同企業勞動的特點是不同的
D.按勞分配與接生產要素分配是結合在一起的
2.甲乙兩地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0%和32%,這可能表明( )
A.從生活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B.從收入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C.從收入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D.從生活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3.我國實行省級管理體制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4.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B.地理環境和人口條件
C.階級斗爭
D.天才人物的出現
5.商品的本質屬性是( )
A.使用價值
B.交換價值
C.價值
D.價格
公共基礎知識模擬練習題答案解析二
1.【答案】B
【解析】不同公有制企業實現的效益不同,進而導致在不同的公有制企業,付出同樣的勞動,所得報酬卻有差別。
2.【答案】D
【解析】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系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經濟越富裕,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如果這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系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的經濟越困難,生活水平越低。
3.【答案】C
【解析】元朝各行省設平章政事,總攬一省軍事、民政、財政諸大權,行省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
4.【答案】A
【解析】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方式),是人類為了獲得物質生活資料而從事的生產勞動。在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而生產關系則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生產關系便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由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變成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只有變革生產關系,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隨著生產關系的變革,全部的、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會或遲或早地發展變革,從而引起社會形態的更替。因此,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發展變化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和社會形態更替。
5.【答案】C
【解析】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產(或用于交換)的對他人或社會有用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