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1
年味回味無窮,年味愈來愈稀缺,年味愈來愈珍貴。飛雪、寒風、清雨;表彰、總結、年會;歡欣、喜慶、歌舞……這些同出一轍的年終符號,似乎成為新時代年味里一道道重要的佐料。年味,不同時代各有不同。50年代的“解放味”,60年代的“革命味”,70年代的“改革味”,80年代的“開放味”,90年代的“時髦味”,00年代的“小康味”,10年代的“健康味”……最難忘的是兒時家鄉的年味。今年,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打亂了春的步伐,不拜年不逛街不走門串戶,人人宅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特定年景下的特殊年味,更加讓人欲罷不能的回味起兒時那濃濃的年味里透著的濃濃的鄉愁。
兒時的年味是一首家鄉童謠。二十三,叫菩薩;二十四,要掃地;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蓋救救(方言,指殺豬);二十七,拍咯雞(方言,指宰雞);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樣樣有;三十訝,呷霸霸(方言,指吃雞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外甥郎;十四十五接姑娘。
兒時的年味是一次年度盛會。家鄉有趕集的習俗,平常每五天到鎮上趕一次集。但到了臘月二十五至二十九進年貨的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每天都是“大趕集”、“大盛會”,人山人海,一派繁華,與從各地回家過年的親人們穿梭其中,那種感覺真是美不堪言,“此景只有人間有”啊。大年三十,華燈初上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晚輩給長輩拜年,叫“辭歲”。家鄉長輩會拿出預備好的紅包壓歲錢賜給晚輩。一家人歡聚在一起,通宵達旦,叫“守歲”。娛樂方式有打麻將、斗地主、紙牌、手機玩紅包游戲,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等。
兒時的年味是一次饕餮盛宴。最饕餮的盛宴當屬殺年豬。年豬當天殺就要宴請殺豬的師傅們,一輩子難忘那種浸透到骨子里的新鮮勁和味,一年到頭我和兩兄弟用扯豬草喂養慢慢長大的年豬,是現代用飼料養的再到市場買來再放冰箱里冰凍的豬無法比擬的。殺完豬后家里掛滿,除了春節吃的,其他的做成臘肉要吃將近一年,新鮮的豬血、凍豆腐、鮮豬肉做成的豬血丸子,更是名揚天下,其它地方模仿不了,做不出那種味道,把豬血丸子和臘肉相間在一起烹蒸,成為許多人一生的鄉愁摯愛,其中的秘籍在于豬血丸子和臘肉的厚度,當然還有其它要點。除了殺豬盛宴,還有舂糍粑,臘月28那天,家家戶戶蒸一籠糯米,三五家為一伙,挨家挨戶舂糍粑做糍粑,糍粑可以放在煤炭火或柴火上烤熟,也可放鍋里油煎熟,還可喝甜酒一起煮熟,各種做法也將近可吃一年的。另外,各種年貨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小吃點心、餐盤碗筷,有的做臘腸、香腸、干雞、熏魚、臘肉、干鴨、鹵香干、雞菌子,屋里屋外掛滿了這些食物。年三十的蒸菜、臘魚、臘肉、香腸、干雞、珍珠肉丸、蛋餃、扣肉、炸藕丸,品種豐富味道鮮美,光看就忍不住口水直流,家家戶戶香飄滿院,到處布滿著濃濃的年味,這是寓意“趕忙三十夜,清閑初一朝”。
兒時的年味是一幅大紅春聯。到了大年三十,要貼春聯、掛年畫、寫福字。每年,要弟弟到集市去買筆墨紙硯,弟弟平時不聽我使喚,這個時候卻跑得飛快,集市離家很近,半小時后,筆墨紙硯全部備齊,我就開始舞文弄墨,橫聯:“紫氣東來”,上聯:“一年一度東風勁”,下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年一換新,增添喜慶氛圍,寄語福壽安康,也期待回來過年、拜年的親戚朋友的表揚。
兒時的年味是一種鄉愁眷念。大年初一清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接門神,帶著妻子兒女往爺爺奶奶家拜年。初二帶著媳婦家人回岳父岳母家拜年。初三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開始就往其他一些親戚家去,俗語叫“初五、初六走四方”。“七不出八不歸”是說初七不宜出遠門,初八不宜返回。初八這天商人宜主張開門做生意,大放鞭炮慶開市。年到這天漸行漸遠了。至正月十五傳統元宵佳節,舞龍燈、猜燈謎、吃湯圓、賞花燈,家家戶戶這天點亮所有的燈光,燒一盆爐火直圣深夜,至此年到這天真的走了。家鄉的“年味”除了有豐盛的物質,更融匯了著濃濃的文化味、人情味,它凝聚了家鄉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包含著民族的精神財富,包含著人們對家鄉的眷戀和情感。
人總是容易遺忘一些東西,比如,夏天容易忘記冬天的寒冷,冬天往往忘記夏天的炎熱,日子好過了,就忘記了當時的苦難,看到年邁蒼老的父母,往往忘記了兒時一把屎一把尿的哺育情景……兒時的年味告訴我,要學會銘記,學會感恩,特別是要記住那些讓你感到快樂和幸福的人和事;同時,2020新年的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災難告訴我,也記住千萬別去做那些違背天理和自然的事情,順乎棋理,順乎自然,讓利于民,讓利于他,這樣才能留得住幸福,遠離掉災難。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2
春節這樣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這樣靠“觀象授時”,這樣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這樣“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這樣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這樣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這樣,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明白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這樣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這樣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后,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之后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這樣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3
【高橋的松糕】
上海市高橋鎮的糕點品種很多,歷來有名氣。除了松糕,還有印糕、方糕、定勝糕、一捏酥、一口酥……到了過年時,高橋人卻對松糕情有獨鐘。遠離家鄉的人兒每年都想嘗一口家鄉的松糕,來回憶小時候的味道。
高橋的松糕之所以好吃,就在于制作講究。制作松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按照三七配比,蒸出來的松糕軟糯合適;按照四六配比,則軟糯些。將配比好的糯米和粳米洗凈后,一般要浸泡一天,之后把水瀝干。捏一拳頭米,擲下去散得開,這樣的米就可以碾磨成粉了。一般的人家用石臼自己舂粉,再用竹篩篩粉。竹篩有兩三種,按喜好選擇,篩出的粉可以粗一點,也可以細一點。
舂好的粉還不能直接拿去蒸糕,需要將其倒入團箕,放入白糖,緩慢加水,攪拌均勻。水加完以后,會有干粉和濕粉。將干粉與濕粉輕輕揉搓。接著就是蒸糕前的關鍵活——測試糕粉干濕是否均勻:用手輕輕握住一團粉,使得粉能夠結成塊狀,手松開以后,塊狀物落入盆中,只要輕輕一敲就能松開還原成粉狀物,糕粉就算是干濕均勻。如果糕粉干濕不勻的話,蒸出來的松糕不但不好看,還會有一塊塊疙瘩蒸不熟。
最后將糕粉均勻倒入叫“糕蒸”的模子里,這模子大多是用白鐵皮做成的,像無蓋又無底的蒸鍋。蒸糕最重要的是蒸汽充足。大人們總在晚上蒸,緊閉門窗,不讓小孩們看。其實就是怕小孩進進出出影響蒸汽力道,使糕“傷風感冒”。為了脫模容易、糕面光潔,每蒸一次,都要用豬油將“糕蒸”內壁涂抹一遍。
蒸熟的松糕要灑上薄薄的、細細的一層糕粉,然后加入核桃仁、紅棗、黑棗,也可以加入豆沙、核桃仁、蜜餞等,最后再放入鍋里蒸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松糕就制作完成了,剛出鍋的熱松糕軟糯香甜,放到春節吃,只需將冷卻的松糕切成片隔水蒸熱,即可食用,味道也是一樣可口。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4
過年是那冬日里蒸騰的那團白氣,過年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年是爆竹聲的萬象更新,過年是對新衣服的期待。
今天媽媽趕集回來的時候買了一捆韭菜,我問我媽說:“媽媽,你買韭菜干什么呀?”媽媽說:“包餃子。”我說:“餃子有什么好吃的呀?”媽媽說:“你們呀,現在你們真是夠幸福的了,在我們那個時候平常時候根本吃不到餃子。”
在我媽媽的那個年代里,每年過春節最高興的是便是包餃子了,而吃餃子便是最好的生活了,在那個年代里白面是最寶貴的了。
媽媽那個時候,姊妹多,在平常她們穿的衣服都是最大的穿小了就給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就給老三穿,他們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有新衣服穿。
媽媽還說在她那個時候不比現在,現在每家每戶都有電視,都可以在自己家看春晚,而她們以前一個村里就有一臺或兩臺電視,最多不超過三臺,她們想看春晚的話,必須很早就要吃完飯去別人家看電視,如果去晚了就看不成了,因為會被其他人圍的水泄不通。
這大概便是媽媽她們那一輩人集體過年的記憶吧!
每當快過年的時候,街道里就有了過年的氣氛了。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出來拿著漿糊和春聯,樂樂呵呵的貼春聯,還有掛大紅燈籠,還有媽媽給買新衣服的期待。
要說過年對我到現在印象最深的,便是我們特殊的拜年方式了,山東是文化大省,在“儀式感”營造這一塊,向來都拿捏的死死的,而我們山東是全國最講究,最豐富,最全面的。一到大年初一,我們會起得很早,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院子里放鞭炮,這劈里啪啦的響聲向征著新的一年里第一天的開始,家里的老年人早早的起床,吃過餃子,穿上新衣,等待晚輩的禮拜。接著就是我們這些晚輩“拉幫結派”挨家挨戶地磕頭拜年,要說到我們山東的拜年方式可是獨具一格、齊魯大地、孔孟之鄉、習俗傳承、禮儀之邦。山東人有自己專屬的拜年方式。
這大概便是我們這些人集體過年的記憶了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或者這才是過年的意義吧,跨過年關,在新一年的開端得到一些新的禮物,獲得一種生活的新可能,這樣才能在周而復始的一年又一年之中,真正擁有“新”的一年。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5
倘若你問一位古人,一年中他最期待什么日子。我想他多半會說過年。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寒來暑往,歷經忙碌的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人們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在萬物的一片寒冷肅寂中停頓下來,祭天祭地祭鬼神,貼春聯送福字放爆竹,感銘舊日的和平安康,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會親走友拜尊長,吃年夜飯分壓歲錢賀大年,親人團聚的圓滿與歡快,新正的殷殷祝福與期盼,維系的是人世間的溫暖與真情。
可以說,過年,成了中國人的信仰。它是古時人懷揣著一顆謙卑虔誠的心,在這個辭舊迎新的盛大儀式里,感順天理維護人倫。它也成了一個人重新安頓自己再出發的時間驛站,不然,為什么一過完年,我們竟都有仿若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的感覺?
世易時移,現在過年幾乎只成了吃年夜飯,放春晚,搶紅包,拜新年的一個簡單流程,沒有了我所期待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的愉快,和想象中“小大易新衣,相成未明時”的驚喜。但是每每看到電視里展播的堪稱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壯觀的遷徙——中國春運鏡頭時,我總是深受震撼。或許有些東西,是任形式的變化,時間的流逝也改變不了的。寒假一開始,我不也期盼著,在外地的表姐表哥能早點回來,和我一起胡侃海聊打打鬧鬧過新年嗎?
倘若你問我:一年中,你最期待什么日子?是生日,暑假,圣誕節,還是無法預料但充滿驚喜的某一天?我依然會毫無懸念地回答你:過年!
2020的這個年,估計注定要被不斷地訴說!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全國人民一起禁足,非誠勿擾!團圓飯吃不成了,春晚沒心思看了,發紅包的激情減退了,拜大年的機會也沒了。有的只是疫情疫情疫情!連空氣也散發著惶恐的氣息。
這個年,我和我的那間被稱作臥室兼書房的地方相依為命,除了吃喝拉撒,我們幾乎寸步不相離。樓下小區成了我抵達不了的遠方,它是實實在在出現于眼前的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誘惑。
當我坐在窗前對窗外那株三四年沒開過花的桂樹的枯葉作第九次或第九十次研究的時候,我終于知道,曾經極度盼望的不用上學的日子真的也是可以使人發瘋的。無聊是最嚴重的事態。重復無聊是最致命的打擊。因為在下一個鐘頭,下一刻鐘,下一分鐘,你都不知道該干什么。拿來關注的,無非就是刷著手機,看著紛擁而至的消息,哪里航班取消了,哪里封道了,哪里的確診人數又增多了……
極度憋屈過年中!
專家說,疫情源于某販賣宰殺野生動物的菜市場。原來,這是一場來自舌尖的淪陷。全中國人,在為那些甘心作了酒囊飯袋的無厭無德無知無識無法無恥之徒買單。“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類最大的災禍是不知道滿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當欲望過度滋長后,人的行為就變成毫無節制的掠奪和肆意狂妄的侵占,但最終遭殃的,還是我們自身。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先哲之言亦猶在耳。或許,這次過年禁足,也是天道自然規律對我們的一次警告和懲戒。希望它能成為一面鏡子,在慘痛的教訓面前讓我們看清自己。
倘若你問我:最討厭過什么樣的日子?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2020過年時!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6
幾千年留下來的傳統節日“過年”。聽大人們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常常到村子里吃人,人們都很害怕,有一次,兩個小孩在河邊玩耍,年怪獸來了,一個小孩子拿著紅布,另外一個小孩拿著鞭炮,年猛地沖上來,一個小孩把紅布拉開,另一個小孩趕快把炮點著,就這樣把年嚇跑了。從此以后每年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放鞭炮。這就是年的由來。
每年的大年三十,即使平常最懶散的人,也一定很忙碌,買年貨,買鞭炮,貼對聯,掛燈籠、祭奠先祖,準備豐盛的年夜飯,還要包餃子,雖然忙得團團轉,但人們心里卻非常高興,因為,這是一家團聚的幸福時刻。
我老家的傳統“過年”的習慣是吃過喇叭面人們就忙起來了,臘月二十二打掃房間衛生,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七攤煎餅,二十八蒸饃饃,二十九豬肉,裝碗子,臘月三十祭奠祖先,一家吃年夜飯,還看春晚節目呢,好不熱鬧呀!
我最喜歡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穿新衣,放鞭炮,吃白饃砸核桃,走親訪友,長輩給小孩發壓歲錢,我還給老人磕頭拜年呢。
中國的傳統“過年”習俗流行至今,不僅國內是這樣,就連全世界的華人都在延續著這個習俗“過年”。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7
只要一到農歷的臘月,空氣中驟然多了些年的味道。過年的氣氛,也一日濃似一日,老少男女,都在談論著過大年的種種趣事;個性是那些常年漂在外養家過活的人們,都在計劃著回家過年的事。謀生是大事,淘金追夢也是大事,回家過年,更是大事。
這些如鳥兒一般,離開了鄉土在異地他鄉生活勞碌的男女,又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這樣的遷徙,義無反顧,跟燕雀南飛幾乎毫無差別;再累再苦,旅途再長,也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有雨有風,鄉關再遠,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熱烈。
回家過年,是長久的等待,是抑壓在心里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后的心靈慰藉。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遠,掙扎的太累,壓抑得太苦,回家過年,正好能夠撣去兩肩的重壓,在濃濃的家居氣息里,安然睡一個好覺,能夠敞開情懷,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實的生活,把日子的濃釅拿捏得恰到好處,把心中的情、心中的愛揮灑得酣暢淋漓;回家過年,就是跟家人團聚,就是天各一方的親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齊,姐妹兄弟,又能夠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悅,兒女開心,合家歡暢!
傳統的中國年,賦予人們很多難以言表的光陰韻味。聚居在一齊時,有時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甚至是按捺不住。過年成了向心力,活躍于每個人的心頭,隨著時刻的流淌,又會產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是故,在每一次過年的團聚中,人們都把親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兒女情,演繹得回腸蕩氣、洶涌跌宕,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別,再一次的離開,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過年,無形當中成了一種紐帶,成了一種媒介,或者說,一種不遠千里萬里奔向一處的契機和動力。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開,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時的滿心歡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團聚,更讓人們對生活、對光陰,有著太多的銘心刻骨和念念不忘。株組詞
每年的春運都會正因人滿為患、被不一樣的聲音質疑和詬病,即便如此,每年的春運中,都會有那么多的人不顧擁擠,不顧一票難求,不顧路途遙遠,毅然決然踏上返鄉的路。質疑和詬病的聲音,只關注了人流滾滾對客運所造成的莫大壓力,卻忽視或者說起碼不夠關心,過年對許許多多謀生在外的人們對鄉情的眷戀,對故土的魂牽夢縈,對家園的念念不忘,對親情的依靠和向往。如今的城市,離不開這些群體,但是這些群體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來。在他們的心里,城市依然是別人的城市,他們骨子里的鄉音鄉情,民情風俗,還完整保留著鄉土的印記,回家過年,就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才能真正的坦然;財富,不必須就是首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松,是俚語村言里的稔熟和隨意。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一句俗語,更是游歷在外的人們心里邊的某種自我安慰。許許多多的人心里,都有這樣的觀念,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過年,也是對自身根本的一種認同和重溫。做人,斷斷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所謂水有源,樹有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回家過年,從某種好處上,也是這種根本認識的形象表述。
現如今,也有許多人由于種種原因,留在工作和學習的地方,不能回家過年,這并不是說,他們沒有回家的愿望,少了這樣的念頭,確是由于條件限制,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他們的心里,怎樣能少卻過年回家的想法,他們何嘗不想同絕大多數人一樣,帶著滿身年的氣息,走上那一條縈繞于懷的回鄉路,無論是誰,無論是哪一年,回家過年的念想都會讓人心潮難平,迫于現實,取取舍舍罷了。齊的組詞
回家過年,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情結,家和親人,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會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風味,新的意境。
什么過年的作文怎么寫篇8
在眾多節日里,讓我最念念不忘的,就屬春節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當我一想到那火紅的鞭炮帶來的暖暖春意,就讓我興奮不已。
2021年2月12日,春節伴隨著人們的歡聲笑語來到了,從這一天的零點開始,守歲的人都放起了鞭炮,“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把睡夢中的我都吵醒了。
早晨7點,我穿好新衣服,便跑來樓下,吃完早飯,奶奶把一個紅包塞在我的懷里,我連忙說:“謝謝奶奶。”這時,姑姑一家來給我們拜年了,奶奶拿了個紅包送給了姐姐,姑姑也送了個大紅包給我。我道了謝,就和姐姐玩去了。過了一會兒,舅舅一家子也來了,表妹看見桌上的糖果,一下子撲了上去。巧克力、棒棒糖、水果糖、奶糖,應有盡有,饞得表妹口水直流。中午時,我像餓狼似的撲向餐桌,開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下午,我和表妹牽著小狗玩了起來。我去上了個廁所,突然聽到表妹在喊我,我急急忙忙跑了出去,問她發生了什么事。她告訴我,小狗正追著雞在別人家的菜地里到處亂跑呢!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爸爸喊我們洗洗手,要吃晚飯了。洗完手,我向餐桌跑去。哇!“糖醋排骨、糖醋桂魚、素三鮮、小籠包、八寶甜飯……”五花八門,我趕緊拿起筷子,把菜往碗里夾。
“噼哩啪啦”,“嘭……”鞭炮聲又響了,春節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