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5年高考選考科目要求
山西省2025年高考選考科目要求
依據《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要求,各高校編制完成了2025年擬在晉招生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經教育部統編后已分發我省。現予以集中公布,供我省參加2025年普通高考的學生選考科目時參考使用,并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高考模式。2025年我省普通高考實行“3+1+2”模式。其中,“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選擇1門作為首選考試科目;“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門科目中選擇2門作為再選考試科目。考生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及特長,結合擬報考普通高校及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合理確定選考科目。
二、選考科目要求。根據教育部《指引》精神,普通高校招生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為任意2門的考生均可報考。第二類是只對首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物理(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為任意2門的考生方可報考。第三類是只對再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化學(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化學,地理(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地理的考生方可報考。第四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均提出選考要求的,如“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物理,化學,地理(3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地理的考生方可報考。
三、招生院校及專業。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是普通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學習要求自主確定的,因培養要求不同,相同專業在不同高校可能會有不同選考要求。需特別說明兩點:一是因部分普通高校尚不能確定2025年在我省招生的具體專業,所以暫時報送了本校的全部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招生當年并非所有編報的專業(類)都會在我省安排招生計劃,且2025年還可能有新增普通高校或招生專業(類)安排招生;二是由于高校尚未編制2025年在晉招生計劃,普通高校編報的招生專業(類)并非都會安排物理類和歷史類招生計劃,普通高校在招生當年將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各省物理類和歷史類的招生計劃。綜上,2025年在我省實際招生的普通高校、專業(類)及選考科目要求,以及普通高校相關專業(類)是否在我省分別安排物理類和歷史類招生計劃,最終以2025年普通高校在我省公布的實際招生計劃為準。
四、編排順序。本《要求》分為本科層次、高職(專科)層次兩部分,各部分均按照地域、院校國標代碼順序編排。其中地域按照軍隊院校、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華中(河南、湖北、湖南)、華南(廣東、廣西、海南)、西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依次排序。考生可根據院校所在省(區、市)查看院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
五、工作要求。各市教育局、招生考試機構要做好高校招生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宣傳解讀工作,采取多種方式將選考科目要求及時傳達到學校、家長和學生。要認真分析有關數據,加強選課指導,引導學生將國家和社會需要、高校招生要求、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及特色優勢與自身興趣愛好、學業基礎、專業發展方向有機結合,科學理性確定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以更好適應終身發展需要。
六、查詢途徑。考生可訪問山西省教育廳門戶網站,搜索“2025年擬在晉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進行查詢。
高考選科必須要選什么科目
新高考3+2+1考試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不變;“1”是指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選考科目;“2”是指在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共12種組合方式。廣東、福建、湖南、湖北、河北、遼寧、重慶、江蘇這8個省份在2021年首次實行“3+1+2”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3+3考試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不變,考生再從物理、生物、化學、政治、歷史、地理,這6個科目中任選3門作為自己的高考科目,這種模式下一共有20種組合方式。目前實行3+3模式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高考選科有什么最新政策
“3+1+2”模式:3門全國統考科目+1門首選科目+2門再選科目。3門全國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1門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2選1),2門再選科目為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選2)。
“3+3”模式:3門核心科目+3門選考科目。3門核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選考科目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選3)。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南、山東、上海這5個省份實行。
“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語數外仍為必考科目,7選3主要是指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中選3門,相比其他省份,多了“技術”這門學科。
高考選科怎么選
新高考政策下,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選科的問題了,到底該怎么選科,怎么選科最合理、最有利。與傳統高考相比,新高考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不過大家也不要盲目的選科,選科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專業傾向、專業覆蓋面積等多種因素來選擇一款最合理最有利的組合。下面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如何選科最有利最合理。
首先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即成績分數,挑選自己最擅長的科目,比如你的物理和政治成績好,就可以優先選擇這兩門;其次同學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畢竟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學起來事半功倍;當然同學們也可以根據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來選,簡單來說就是選擇與未來專業相近的科目,這樣想的同學必然對外來有著完整的規劃,對于他們來說,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而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要選擇與以后專業相近的科目。
新高考選科方法
選科以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在高一并不能明確自己心儀的專業,這時候選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學習從根本上講,還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興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也可以通過興趣愛好的培養來確定大學要報考的專業。
選科以專業覆蓋率為出發點。正如上面所說,不同的選科組合可以報考的專業不同。如果學生沒有固定的專業要考取,就要充分考慮專業覆蓋的問題,合理避免出現想學的專業因為限考問題不能報考的尷尬。總體而言,物理是專業覆蓋率最大的科目,而物理+化學+地理這個偏理科的選科組合,在專業覆蓋率上可達99%以上。
新高考采用“賦分制”選科,即考生的卷面成績并不是考生的最終成績,考生的最終成績由卷面成績跟排名共同決定。賦分制是將參加考試的學生成績從高到低排列,按照比例賦予一定的分數,比如排名在前5%,賦予最高等級A+,賦分70分,以此類推。所以,高一選科的時候,高一學生不僅要看各科成績,還要看各科目的排名。
很多學生認為選科擅長的科目就是感興趣的科目。其實,不是這樣的。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們會發現,感興趣的科目我們未必擅長,同理,擅長的科目我們也未必感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歷史,喜歡談古論今,但擅長的科目是物理,每次物理考試成績都很好。高一學生選科的時候,要選擇既感興趣又擅長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