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師范生2023就業工作的通知
保證2023屆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畢業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學校任教。
新京報訊(記者馮琪)1月9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3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要保證2023屆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畢業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學校任教。
《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機構編制部門在核定的中小學教師編制總額內,提前安排、準確核查接收公費師范生編制計劃,統籌本地區中小學教師崗位需求,于2023年1月6日前報送并公開發布。同時,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時公布并有針對性地推送用人信息及人事招聘政策,做好公費師范生就業崗位選擇與中小學教師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
《通知》強調,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持續組織公費師范生專場招聘活動,通過優先利用空編接收等辦法,保障符合就業條件的公費師范生有編有崗,全部落實任教學校,嚴禁“有編不補”。2023年5月底前,確保90%的公費師范生通過雙向選擇落實任教學校。2023年6月底仍未簽約的公費師范生,其檔案、戶口等遷轉至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安排到師資緊缺地區的中小學校任教,公費師范生離校前須全部落實任教學校。
《通知》對跨省任教作出規范,要求各地嚴格按照公費師范生跨省任教條件,規范執行跨省任教審核程序,并依托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公費師范生履約任教管理相關功能,辦理跨省任教相關手續。對符合跨省任教條件的,做好生源接收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與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溝通、核準工作。公費師范生跨省任教后,由接收省份負責管理。公費師范生在服務期內申請跨省就業的,須報請歸口管理省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
在履約管理方面,《通知》強調,除因重大疾病無法完成學業或不適合從教并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三級甲等醫院按照教師資格認定體檢標準檢查確認后終止協議外,應屆公費師范生畢業前一律不得解約。公費師范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協議的,須經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并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公費教育費用、繳納違約金,解除師范生公費教育協議。
《通知》明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各有關中小學校要切實制定教師引進的激勵措施,完善待遇保障,吸引公費師范生回省任教、終身從教。在入編入崗、工資發放、待遇落實等方面完善保障體制機制,確保公費師范生順利就業、安心從教。
此外,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公費師范生履約任教后的在職培訓納入“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加強公費師范生新入職培訓、崗位勝任能力培訓,持續支持公費師范生專業發展和終身成長。各地要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優惠政策,為公費師范生到農村任教提供辦公場所、周轉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吸引公費師范生畢業后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對于公費師范生就業工作落實不力的地方,教育部將視情形縮減部屬師范大學在當地的招生計劃。
什么是公費師范生
其實所謂的公費師范生就是免費師范生。也就是指報考教育部六所直屬師范大學之一后,有條件接受免費師范教育的學生。
這種名稱上的改變是因為,隨著最終免費教育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把免費師范生稱為公費師范生,更為科學,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報考公費師范生的好處就是大學四年學費全免,而且每個月會給學生發放一定的津貼。但不好的地方就是你要和高校、教育局簽訂協議。畢業后需要回生源地執教。這期間不能考公務員,脫產研究生,否則就要賠違約金。
如果你想當老師,那么報考公費師范生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學校都是直屬教育部的師范大學,是非常優秀的大學,畢業后回生源地就業,從某種方面上來看也是包分配工作了,并且是有編制的哦!
如果是普通師范大學,想要做到這些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難度和壓力也是相當大的,而且編制也不是那么好考的。所以,如果考生符合條件,并且想成為一名老師,那么公費師范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公費師范生選拔錄取規則
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招收公費師范生實行提前批次錄取。
有志從教并符合條件的非師范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2年內,可以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公費師范生招生計劃內轉入師范專業,簽訂協議并由所在學校按相關標準返還學費、住宿費,補發生活費補助。
錄取后經考察不適合從教的公費師范生,在入學1年內,按照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補助,并由所在學校根據當年高考成績調整到符合錄取條件的非師范專業。
公費師范生的優劣
優
在今天這個就業嚴峻的形勢下,公費師范生可以保證就業。考上公費師范生的時候,你就需要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協議。約定學成歸來之后,到定向的中小學任教,而且,這個協議期是6年,期間一般不允許解約,如果一定要解決,需要支付國家培養的費用。
如果違約,相關違約行為,甚至有可能會記錄在檔案中,影響今后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當然,從正面來看,成為了公費師范生,畢業就上班,這就意味著,你從考上大學開始,就已經可以預期4年之后,會有一個鐵飯碗。
劣
在公費師范生招考的過程中,有的地方的考生,報考非常踴躍。也有一部分地方,考生不情愿報考,出現了公費師范生招考嚴重缺額。為什么有考生不愿意報考?原因就在于,公費師范生雖然是鐵飯碗,但是,公費師范生是定向招生,有可能會出現想考的學生考不到,能考的學生不想考的情況。
同時,公費師范生畢業之后,一般都會到農村基層中小學任教,工作環境不好,一部分考生望而生畏。再次,違反了公費師范生的培養協議,比如,提前毀約代價比較大,有的學生不想承受這個后果。
六大部屬師范高校公費師范生年招生規模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合計招收公費師范生、定向師范生593人,其中四川省82人。學校只面向山東、廣東、四川、河南、山西、貴州、廣西、新疆、青海、寧夏、甘肅等11個省份招生。
華東師范大學
部屬師范類高校兩所985高校之一,學校公費師范生招收規模在612人左右,其中上海84人、重慶15人、四川50人、湖南15人左右。
學校公費師范生招收13類學科考生,招生人數最多的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84人,另外化學、體育教育均為70人左右,物理學63人等招收人數較多。其它學科招生人數為漢語言文學54人、地理科學與生物科學各48人、歷史學36人、學前教育31人等人數在30人以上。
思想政治教育、英語、特殊教育等在20多人左右,教育技術學招生人數最少,僅16人。
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是6所高校中招收公費師范生人數最多的高校,達到近2100人,其中,重慶417人、四川421人為最多。相對于往年人數有所增加。
招生學科有16個,招生人數最多的是英語專業,達到263人,其次是數學與應用數學231人、漢語言文學218人等排名前三。超過100人的招生專業還有化學169人、物理學162人、歷史學160人、地理科學156人、思想政治教育139人、體育教育119人、美術學100人等7個專業。
其它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95人、生物科學86人、音樂學70人、學前教育66人、心理學35人等。
重慶文科生錄取最低分處于602-611分之間,理科生則是615-631分之間;四川文科生錄取最低分處于581-609分之間,理科生則處于616-625分之間。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排名第二位,超過1920余人,其中陜西招生人數為382人、重慶52人、四川72人等。
學校招生專業人數最多的為生物學科專業186人,其次為物理學184人、漢語言文學專業176人、英語專業169人、數學與應用數學150人、化學141人、地理科學135人、歷史學128人、思想政治教育119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01人等10個學科超過100人。
其它學科有體育教育95人、美術學93人、音樂學77人、學前教育77人、教育技術學53人、舞蹈學38人。
陜西考生各專業錄取最低分數文科介于594-602分之間、理科介于584分到605分之間。最高分的物理學達到628分,漢語言文學626分、數學與應用數學625分為最高;四川考生各專業錄取最低分文科處于577-581分之間、理科處于611分到626分之間.最高分是數學與應用數學635分、其次有化學633分、物理學630分等;重慶考生各專業錄取最低分則是文科603-608分、理科處于611分到621分之間.最高分英語專業達到628分,其次有數學與應用數學623分、物理學及化學各620分等。
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年招生規模在1500人左右,其中湖北148人、湖南109人、四川130人、重慶61人左右。
招生學科一共有16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招生最多,達203人。其次為漢語言文學168人、物理學148人、英語124人、地理科學111人、體育教育和化學各110人、歷史學108人、生物科學105人為超過100人的招生學科。
其它有思想政治教育64人、美術學61人、教育技術學55人、心理學45人、學前教育35人、音樂學30人以及特殊教育23人等。
各類專業錄取分數,重慶各專業最低分位于618-627分之間、理科處于629-643分之間;四川文科處于591-600分之間、理科625-640分之間。
東北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年招生規模在960人左右,其中吉林146人、四川65人、貴州40人、湖南38人、重慶18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