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知識點總匯(2)
第五課文化創新
1.簡述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1)社會實踐的發展要求文化創新。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2)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和檢驗標準是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3)同時,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2.如何理解文化創新的途徑和創新過程?
(1)立足于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僭谏鐣嵺`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谝环矫妫荒茈x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
?、哿硪环矫?,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僭谏鐣嵺`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②通過文化交流、借鑒、融合,可以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取長補短,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
?、墼谖幕涣鳌⒔梃b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學習和借鑒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倏朔?ldquo;守舊主義”、“封閉主義”的錯誤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傾向。
?、诳朔?ldquo;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即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
?、劢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現文化創新,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
3.如何理解學習型社會?
?、俳ㄔO學習型社會,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也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
?、趯W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③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1.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特征?
(1)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獨特性。中國文學藝術以其輝煌悠久的歷史、豐富絢麗的內涵、鮮明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區域性。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差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如何理解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3)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4.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是指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
5.如何弘揚中華文化?
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弘揚中華文化,還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
1.如何理解中華文化力量的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聲后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3.愛國主義在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賽蹏髁x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趷蹏髁x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4.如何理解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賽蹏髁x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诓煌臍v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墼诋敶袊?,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是一致的。
④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5.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體現在: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2)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6.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
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7.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下一頁更多有關“2017高考政治知識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