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知識點總匯
2017高考政治知識點
(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②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③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④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產品,文化通過物質活動和物質載體展現出來;⑤文化也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1)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屬于文化。
(2)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其作用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
4.如何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關系?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
5.如何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特點?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表現在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③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表現在①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使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6.面對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在文化發展上應如何迎接挑戰?
①在綜合國力中,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是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②從國際社會的總體局勢看,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1)文化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2.如何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出的特點?
(1)潛移默化的特點。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也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結果。
(2)深遠持久的特點。①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深遠持久的。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3.概括文化在塑造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重要補充)什么是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①發展文化產業,直接創造了物質財富,增加經濟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發展文化產業,創造了大量的精神產品和精神財富,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有意義。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和作用?
文化多樣性主要表現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簡述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1)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個性: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和原則?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5.什么是文化傳播?有哪些途徑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播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和教育。除此之外,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6.什么是大眾傳媒?有什么特點?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界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7.作文化傳播的使者,推動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義?
(1)可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2)使外域文化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1.什么是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主要形式有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
2.如何理解傳統文化的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3)傳統文化具有作用的雙重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3.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如何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2)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3)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5.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下一頁更多有關“2017高考政治知識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