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模擬題及答案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模擬題
2.(2014·浙江杭州模擬)有漁民曾對“中國漁政310”上的船員說:“在南沙看到漁政船,就是看到了國家啊!要是你們能經常來,我們在南沙打魚,心里就踏實了。”這是因為漁政船巡航( )
①代表著國家在行使管轄權 ②是對外宣示國家主權的體現 ③擔負著維護社會治安的重任 ④是為了維護各國的共同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15·廣東深圳第一次調研)我國外交部針對菲律賓所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問題,重申中國不接受、不參與該仲裁的嚴正立場,并從法律角度全面闡述菲律賓提請仲裁的南海部分島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樣做是基于( )
①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我國正確行使自己的管轄權 ③我國支持聯合國的各項活動 ④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14·江西第三次檢測)中美在戰略安全對話框架下舉行了第一次網絡工作組會議。雙方認為,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有利于中美兩國,也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美雙方致力于在網絡問題上加強對話,開展合作。這說明( )
①維護共同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 ②共同的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③中美兩國在國際網絡安全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④中美尋求新型大國關系下的合作共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廣東廣州市調研)下表為近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改變與行動 | 緊密聯系的區域經濟 | 融合謀發展,創新促變革 | 活力亞洲,世界引擎 | 共同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 |
從中可以看出( )
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推動區域一體化、建設和諧亞太的重要力量 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堅持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的獨特方式 ③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符合各國利益 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5·廣東惠州調研)曾在斐濟集體會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并闡述新形勢下中國深化同太平洋島國關系的政策舉措,強調中國是島國真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這表明( )
A.中國在太平洋島國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C.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建立同盟關系
7.(2015·浙江嘉興聯考)涵蓋農業、服務業等多個重點經貿領域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經過9年、22輪的努力之后終于塵埃落定,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最大的自貿區建設邁開實質性步伐。這說明( )
①中澳兩國關系內容和形式呈多樣性趨勢 ②中澳之間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不同利益 ③兩國在經濟貿易領域中有著利益交匯點 ④兩國的國家利益寓于復雜的國際關系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2015·黑龍江雙鴨山模擬)首屆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上,中方提出中國與東盟共同打造中國——東盟信息港,使之成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信息樞紐。“中國——東盟信息港”的提出也得到了東盟各國代表的普遍關注和認同。“中國——東盟信息港”建成必將( )
A.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網絡空間合作
B.提升中國在東盟事務中的影響力
C.鞏固東盟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地位
D.加劇中國與東盟的矛盾和競爭
9.(2015·福建廈門質檢)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和平發展對法國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法方愿拿出50年前的戰略遠見和政治勇氣,同中方全面增強戰略合作,開啟中法關系新紀元.這一戰略是基于( )
①中國是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最大發展中國家 ②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謀和平、促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的共同追求 ④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因素和主導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5·山東德州二模)2015年3月17日,法國、德國、意大利聯合向我國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確認函,申請加入亞投行。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加入亞投行符合申請國的國家利益 ②共同利益使中國與申請國攜手合作 ③中國與申請國外交政策相同 ④謀求經濟發展受到各國關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5·重慶重慶一中模擬)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美關系持續緊張,俄羅斯指責美國利用烏克蘭問題對俄實施孤立政策,美國則指責俄羅斯干涉烏克蘭內政,并同其他西方國家一道對俄實施制裁。這表明( )
①美俄兩國均堅定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 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③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④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15·重慶一診模擬)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有利于( )
①增強我國公民國家安全意識 ②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推動中日釣魚島問題盡快解決 ④消除威脅和平的因素
13.(2015·重慶巴蜀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14年3月29日,菲律賓軍隊在南海仁愛島礁與中國大陸海警船激烈對峙。菲方安排媒體隨行,拍下中國大陸公務船在仁愛礁海域“騷擾”菲船的過程,提請國際仲裁。2014年12月7日,外交部授權發表文件強調,仲裁庭對于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明顯沒有管轄權,菲單方面提起仲裁的做法,不會改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和事實,不會動搖中國維護主權和海域權益的決心和意志。不會影響中國通過談判解決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政策和立場。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上述材料所體現的政治生活道理。
14.(2015·福建泉州五校聯考)材料一 強調,我們要抓住當下、面向明天,開創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時代,這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追求幸福的夢,奉獻世界的夢。奧朗德總統也提出了法國夢。中國夢是法國的機遇,法國夢也是中國的機遇。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
材料二 指出,歷史將證明,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理解所說“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它帶給世界的是機遇,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