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2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政治必修2第二單元測試題
C.權利與義務都是不可放棄的
D.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一的原則
2.2007年8月5日,某大學生在查看自己的電子郵箱時,發現有人正利用網絡大肆宣揚臺灣“入聯公投”。于是,他馬上給公安機關打電話報案。該大學生的行為( )
A.體現了公民有監督政府的權利
B.反映了我國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實性
C.履行了維護國家利益的權利
D.是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3.“博客”是英文“Blog”(網絡日記)的意思。有人評價說,“博客們”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地盤,“我的地盤我作主”。這一觀點( )
A.錯誤,因為在網絡上發表日記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
B.正確,因為公民有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觀點
C.正確,因為國家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D.錯誤,因為在我國,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4.我國實行村民自治,村民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政治實踐,鍛煉了自身的政治參與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政治覺悟。這說明( )
A.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
B.廣大農民群眾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C.廣大農民群眾在村民自治的實踐中管理村務的本領不斷提高
D.廣大農民群眾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不斷提高
5.2007年新公布的物權法規定:權利人享有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這是因為,在我國,( )
A.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
B.公民的權利比義務更重要
C.公民的義務比權利更重要
D.國家利益與公民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6.200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決糾正限制和干涉群眾正常信訪活動的錯誤做法,確保信訪渠道暢通。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的信訪工作,有利于( )
?、俟裢ㄟ^正常渠道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②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③公民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④解決公民的一切困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毛澤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江澤民說:“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胡錦濤說:“調查研究是我們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這說明,決策機關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前提是( )
A.聽取專家的意見,集中學者的智慧
B.保證公民對政府決策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C.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廣泛了解社情民意
D.把人民群眾的直接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8.國務院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草案)》。會議決定,這一法規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后,由國務院公布施行。該法規草案在修改的過程中,國務院法制辦就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國務院法制辦之所以要廣泛征求意見,是因為( )
A.政府的各項決策必須努力體現時代性
B.民意對決策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
C.只要讓公民參與,就能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D.民意是正確決策最重要的信息資源
9.下列做法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是( )
A.居民要求居委會定期向居民匯報工作
B.居民要求居委會對涉及有關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
C.政府直接任命居委會成員
D.居民要求居民委員會公開財務收支情況
《焦點訪談》是以深度報道為主、以輿論監督見長的電視新聞評論性欄目。開播后,受到了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每天有上千名觀眾給欄目打電話、寫信、發傳真和電子郵件,反映他們的收視意見,提供大量的報道線索。據此回答第10~11題。
10.上述材料表明( )
A.公民可以依法通過輿論監督制度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
B.凡是在《焦點訪談》中揭露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C.新聞媒體是最重要的監督工具,公民的意見都能被采納
D.《焦點訪談》節目組的權力很大
11.《焦點訪談》進行的輿論監督受到了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這表明( )
A.我國的新聞媒體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
B.輿論監督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上起著獨特的作用
C.《焦點訪談》在推動我國民主法治建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D.公民向《焦點訪談》反映問題就等于行使監督權
二、選擇題Ⅱ: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符合題意
12.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建議。這體現了( )
A.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城鄉差別基本消除
B.我國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決心
C.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程度很高
D.我國的選舉制度不斷完善
13.下列行為中,屬于有序政治參與的是( )
A.在某鄉人代會上,代表聯名提議,罷免不稱職的鎮長
B.某鄉政府挪用種糧農戶的糧食補助金,村民派代表將情況反映到報社
C.某企業未經環保評估,向河中排放工業廢水。附近居民發現后,包了十輛大卡車,圍堵環保局
D.某鎮鎮長“發動群眾”張貼數百張傳單,揭發鎮黨委書記的違紀行為
14.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民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相繼建立了村民選舉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實施。這些表明( )
A.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成效顯著
B.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決定農村經濟的發展
C.村民自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是我國基層政權建設的組成部分
15.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與社會各界進行信息共享,公眾可通過政府網站進行咨詢、網上辦事、發表意見。我國在一些發達城市推行電子政務,有助于( )
A.消除一切文化差別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C.建成透明、公平的政府運行模式
D.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6.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總是離不開專政。這是因為( )
A.民主與專政相輔相成,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B.法制是民主的基礎
C.國家制度是國體與政體的統一
D.民主與專政是對立統一的
2007年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影響深遠。據調查,眾多外來民工因為戶口不在本地而失去了本該享有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選舉權,他們要求參與選舉的呼聲日益強烈。全國人大代表對此非常關注,提議對選舉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據此回答第17~18題。
17.下列對選舉權持有的態度中,錯誤的是( )
A.選舉與我的利益無關,選誰都行
B.賺錢是第一位的,選舉是次要的
C.要積極參加、認真考慮,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D.別人選誰,我就選誰
18.眾多的農民工要求參加選舉的呼聲越來越高,說明( )
A.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B.農民工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C.農民工的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
D.農民工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19.某省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自費登廣告,主動向全國的選民征集意見和建議。這位人大代表的做法有助于( )
A.推進公民參與民主監督
B.提高人大代表的參政能力
C.提高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水平
D.提高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水平
三、簡答題
20.簡述人民民主的特點及表現。
21.2007年6月25日,國務院溫家寶主持會議,聽取中國工程院關于中國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的匯報。溫家寶指出,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進行專家論證,是我們加強科學民主決策的一項重要制度,應當長期堅持下去。
(1)在我國,公民可以通過哪些渠道直接參與決策過程?
(2)請你談談對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認識。
四、辨析題
22.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就是要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讓公民都能享受同等的權利。
五、分析說明題
23.近幾年來,“公民上書”的現象屢見不鮮。由孫志剛案件引起的三位公民上書全國人大,建議審查《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由周一超殺人案引起1611位公民上書全國人大會,要求對公務員錄用限制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規定進行違憲審查;543位公民上書國家有關部委,呼吁抑制藥價……
請你運用所學《政治生活》中的有關知識,談談對“公民上書”現象的認識。
24.據統計,一些政府部門因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問題十分嚴重,僅審計機關審計出的國有企業由于違規擔保、投資和借貸等,給國家造成的損失一年就達70億元左右。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中的相關知識,說明國家機關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決策,避免損失,利國利民。
25.2007年10月,廣東省江門市某村民委員會進行村干部選舉,選舉委員會要求選民慎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但選民的想法不一致。選民甲說:“選舉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要珍惜手中的選票。”選民乙說:“選舉與我沒有多大關系,隨便選一個行了。”選民丙說:“選舉與我無關,我才不選呢。”
請運用所學《政治生活》中的有關知識,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評價上述三位選民的觀點。
六、案例探究題
26.某高校網站論壇上一篇譴責浪費的文章在大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文章說,有些同學早晨洗漱時任憑自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餐廳門口的兩個泔水桶里已經裝著滿滿的剩余飯菜,不少學生還在將大半碗面條、大半個饅頭往里丟,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寫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黨中央提出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后,全國正在展開一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活動。大學生們也開始反思浪費行為。
閱讀材料,探究以下問題。
(1)新時期新階段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部分大學生的浪費行為是錯誤的?
政治必修2第二單元測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Ⅰ
1.B 2.D 3.D 4.C 5.A 6.D 7.C 8.D 9.C 10.A 11.B
二、選擇題Ⅱ
12.BD 13.AB 14.AC 15.BCD 16.AD 17.ABD 18.AC 19.AB
三、簡答題
20.(1)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
(2)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表現在民主主體具有廣泛性。
(3)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一方面,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另一方面,表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21.(1)①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②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③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④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2)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它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四、辨析題
22.(1)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不僅要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而且要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2)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是要讓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和平等地適用法律。具體來說,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3)讓公民都能享受同等的權利的主張,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為絕對的平均主義,要求取消一切差別,在各方面實行絕對均等,是不正確的。
五、分析說明題
23.(1)“公民上書”現象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定,就事關全社會的問題向上級有關部門書面陳述意見和建議的行為,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具體體現。
(2)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參與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管理。②“公民上書”有利于決策機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解決事關人民利益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3)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向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要負責地行使監督權,要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24.(1)國家機關在作出重大決策前,應通過多種方式廣泛了解社情民意、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再作出決策,避免失誤。
(2)建立專家咨詢制度,組織專家對決策加以研究論證,聽取專家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3)將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公示并召開聽證會,聽取公民的意見和建議,以修正、完善方案。
(4)完善民主監督,充分讓公民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
25.(1)甲正確地認識到了選舉權對于公民的重要性,認識到理性行使選舉權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這是現代公民應有的素質,體現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識。
(2)乙和丙都沒有正確行使選舉權。正確行使選舉權,最終受益的是公民自己,那種認為“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
六、案例探究題
26.(1)新時期新階段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2)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公民行使權利時,必須履行相應義務。材料中的一些大學生只強調個人占用公共資源的權利,忽視了節約公共資源的義務。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必須堅持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材料中個別大學生的浪費行為,有損國家的利益。
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的利益。材料中的一些大學生只考慮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利益,是不應該的。
政治必修2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