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怎么提高成績最快
科學的學習方法必然包括“預習、聽課和復習”三部分。在高三政治預習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邊思考,邊學習。先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將高三政治知識進行分類,找到重點學習內容。聽課是一個自發的舉措,但是并不代表各位同學在高三政治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將老師放倒一邊,自己充當自己的老師。聽課時必須跟著老師,將高三政治學習內容進行全面解讀。可以通過筆記來呈現。復習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復習是為了將我們在學習時遺漏的部分體現出來。是為了幫助我們完善和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高三政治的學習重在理解。死記硬背是沒有的,記住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學習過的知識運用到解題中去。并且死記硬背記憶下來的內容很容易就會被我們忘記,并不能幫組我們提升成績。高三政治的學習一定要弄清知識間的聯系,高三政治知識點是非常零散的。如果對于各知識點沒有一個很好的聯系,那么我們在做題時可能會將某一個得分點遺漏。雖然一道題丟失一兩分沒什么,但是每一道題都有這種情況發生就是一個很恐怖的現象了。
提高政治成績的方法
1.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又叫最佳選擇題,解題有己選和排選兩種方法。
如用排選法,注意可能有兩個以上己確題肢的,一定要留意選擇最直接體現題干的那個肢。不定項選擇題,失分率比較高,要認真讀懂題目,抓住設問中的“中心詞”和“關聯詞”;閱讀題肢,明確題肢的“迷惑性”;還要注意題干與題肢之間的掛鉤,仔細判斷這個題肢該選還是不選。
選擇題應該在考試時頭腦最冷靜、最清晰時仔細完成,切忌在答題過程中隨意改動選擇題答案,不少同學都曾吃過虧,改動答案幾乎全改錯的,所以改動要慎重。
2.非選擇題即文字題,包括填空。簡答、分析說明和論述題。
(1)簡答題包括時政簡答題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簡答題,聯系實際簡答題的要求是:
①認真讀題,弄清題意,弄清設問的方向和答題要求;
②理出答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并安排好答題順序;
③遇到題目中有開放性小題,答題既要有基礎理論的依據又要有創意,切忌隨意性。
(2)分析說明題又分材料分析題和圖表分析題。
材料分析題中幾則文字材料,有時是同一主題,有時幾個主題并列,答題時注意:
①要仔細審讀材料,理出層次;
②找準相應基礎知識;
③相關原理的闡述要準確全面。
圖表材料題由幾幅圖表或一幅圖表和若干文字所組成,圖表或文字間可以存在內在聯系。答題時要注意:
①詳細閱讀圖表,做到標題、時間、欄目、內容、注解“五讀俱全”;
②運用相關的基本原理對圖表中的問題作理論分析;
③根據題目的指令,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辦法,言之有理且可以具體操作。
(3)論述題其實就是一篇議論文,一份藝術作品。
3、答題要堅持規范化答題要求:
①確定總論點(根據)和分論點(政治或經濟具體知識),講清分析說明問題的理論依據;
②運用課本知識、原理、觀點分析問題,理解背景知識的時代性、必要性或現實意義,答題的起點要高,不能就事論事;
③用事實分析說明(包括史實、事實或數據等),答題不僅要有理而且要有據;
④表明態度或簡述自己的認識體會,表態既要聯系實際又要緊扣題意,不要空喊口號。
高考政治知識點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了解
3、貨幣的職能
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4)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高考政治知識點歸納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經濟發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包括當前收入、預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價水平
4、消費環境
5、消費心理和消費觀
6、社會保障體系體系的完善程度
二、消費的影響有哪些?
1、消費反作用于生產,適當的消費會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2、消費會影響經濟結構的協調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3、消費心理、消費觀念(四種消費觀念)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消費的結構是否合理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5、消費的水平和質量會影響和諧社會、小康社會建設。
三、擴大居民消費的原因有哪些?
1、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2、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主要由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3、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高考政治知識點梳理
1.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越大,價格也越高,越小,價格也越低,成正比。
3.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如鉛筆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寫字,面包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充饑,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4.貨幣: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它比較特殊,它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蘋果與面包價格不同,用貨幣衡量出來的貨幣有兩個職能:一是價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發行量需要符號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如果印的錢過多,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社會穩定。印的過少,導致通貨緊縮,影響商品流通,所以鈔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當供不應求時,出現商品太少,買商品的人多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當供大于求時,出現商品太多,買的人少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下降,形成買方市場。
7.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比如李凱生產一部汽車需要花30天的時間。李凱生產一部手機的時間需要花10天時間,那么這部汽車在市場上的價格是這部手機的價格的3倍(可以假設汽車3萬元,手機1萬元)。也就是說生產一件東西,如果花的時間越多,那么它的價格也就越高。但是價格也受供求關系影響,當市場上賣汽車的很多,賣手機的相對少的時候,這時候汽車價格可能會稍低于3萬,手機稍高于1萬,但汽車價格基本還是手機價格的3倍。
8.當一件商品價格上升時,買它的人會減少,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也會相應地減少;價格下降時,買它的人會增多,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會增大。
9.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越低,說明生活水平越高,因為系數低,說明花在吃飯上的錢很少,剩下的錢可以用在娛樂上、裝修、購買奢侈品。
10.中學生的消費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適度消費,同時不可以盲從別人,消費的時候要理智,平時消費中;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比如盡量少買或者不買對環境有危害的商品。時刻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每一分錢都是用汗水換來的,不能隨意揮霍。